《民银智库研究》第56期: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分析及我行开发策略

2017-04-20 09:22:54 太阳能发电网
2017年,我国能源发展布局将更加优化合理;风电向中东部和南方地区转移;海上风电及乏燃料后处理技术不断创新突破;风电、光伏发电消纳难题有望缓解;分布式与多能互补发展模式大规模启动;沿海核电建设及核电“走出去”进程稳步推进。
  (二)光伏运行情况分析
  1. 光伏运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1)国内装机大幅增长,未来加快海外市场布局
  2016年,我国光伏产业延续回暖态势,整体运行状况良好。受光伏发电上网电价限期下调等政策影响,抢装潮推动我国光伏装机快速增长,全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3454万千瓦,同比增长约一倍,其中光伏电站新增装机3031万千瓦,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423万千瓦;2016年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7742万千瓦,同比增长82%,其中,光伏电站累计装机容量671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1032万千瓦,我国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位列全球第一。根据《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太阳能“十三五”新增装机目标是6681万千瓦,2016年已完成3454万千瓦,预计2017年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将在1100万千瓦左右,2017年底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有望达到8800万千瓦。

  近年来,我国光伏企业在国内产能扩大、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不断拓展海外市场,2016年,我国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产品出口额达到138.4亿美元,其中,对印度、土耳其、智利、巴基斯坦等新兴市场出口显著提升,对欧美传统市场出口有所下降。从国际市场需求上看,电力基础设施落后,同时太阳能资源丰富,政府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光伏产品需求旺盛。以印度为例,印度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且政府大力支持光伏产业发展。有关机构预计印度地面太阳能发电量可达5000万亿千瓦时/年,但目前印度光伏装机容量仅为8810万千瓦,距到2022年累计装机量1亿千瓦的政府规划目标差距很大;且印度本土光伏企业的技术、资金、设备等资源相对不足,无法支撑本国光伏产业发展。我国光伏企业已积极布局印度市场,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印度光伏电池组件进口额达到23.4亿美元,其中84%来自我国。未来,我国光伏企业仍将加快布局海外市场的步伐。
  (2)光伏发电量快速增加,未来仍将维持较高增速
  随着我国光伏装机容量的不断提高,光伏发电量也在快速增加,2016年,我国并网太阳能发电量6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2%,约占我国全年总发电量的1%。根据国家能源局规定的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5%的指标,预计未来我国光伏发电规模还将维持较高增速。如果按70%增速计算,2017年全年太阳能年发电量有望达到1120亿千瓦时。

  (3)弃光问题依然严重,未来着力提升光伏利用效率
  2016年,我国并网太阳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1125小时,同比下降99小时,降幅比上年扩大88小时。根据国家电网统计,我国2016年全国弃光电量达到465亿千瓦时,主要集中在西北与东北地区,甘肃和新疆最为严重,弃光率分别高达31%和32%;西北五省的整体弃光率高达20%。由于我国西北地区的累计光伏并网量占全国的40%,地面型电站装机占全国46%,而分布式光伏只占全国4%,装机量庞大而当地电力消纳不高,同时电缆外输容量不足,造成严重的弃光限电问题。未来,我国将通过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将新增装机布局中东部电力需求高的地区,以及加快电网建设实现跨地区大规模输电等措施,提升太阳能发电利用效率,我国光伏利用率有望得到有效提升。
  (4)光伏成本持续下降,技术进步将推动成本继续降低
  过去十年,在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的驱动下,光伏均化成本不断下降,目前,我国先进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已下降至70元/千克以下,晶体硅组件生产成本下降至2.5元/瓦以下,资源较好地区的光伏发电成本下降至0.65元/千瓦时的水平,正在趋近平价上网。未来,在价格倒逼、优胜劣汰、以及政策引导等多方面因素的推动下,我国光伏产业将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削减成本(如采用多晶硅流化床反应器技术、金刚线切割硅片、高效电池以及开发新组件材料以延长使用寿命等方式),使太阳能成为具有成本竞争优势的优质电力来源。预计2016-2026年光伏均化成本年降幅将达到3%左右。
  2. 产业空间
  2016年,我国光伏产业总产值达到3360亿元,同比增长27%。“十三五”时期,我国太阳能发电产业规模有望得到大幅提升。根据国家能源局提供的规模发展指标,到2020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有望达到1.6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1700亿千瓦时。在1.6亿千瓦装机容量中,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占1.5亿千瓦。预计“十三五”期间,光伏产业将达到近万亿元市场空间。
  3. 产业链分析
  (1)光伏产业链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包括上游硅料、铸锭、切片、电池片等零部件生产,中游光伏组件生产,以及下游电站运营。

  (2)产业链发展分析
  我国光伏产业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拥有全球光伏全产业链各环节的40%-80%产能,是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2016年上半年抢装潮及整体市场回暖的背景下,光伏产业链上中下游整体实现快速发展。
  第一,上游产量稳步增长,单晶硅将随分布式光伏发展提速
  光伏产业上游包括从晶硅、硅棒、硅片到电池片的生产,2016年我国多晶硅产量19.4万吨,同比增长17.5%,产能超过万吨的企业有七家,产能利用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目前多晶硅相比单晶硅仍占据主流市场地位,市场占有率约80%。硅片产量约6300万千瓦,同比增长31%,产业集中度较高,前十家企业产量占比超过72%,产能利用率在90%以上。电池片产量约5000万千瓦,比2015年增长24%,电池片前50家企业上半年的产能利用率达到84%。

  根据我国光伏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7-2020年,光伏的发展重点将向中东部转移,新增太阳能装机中,中东部地区约占56%,并以分布式光伏电站为主。由于分布式光伏更适宜用单晶产品,因此随着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加快和占比提升,单晶产品生产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市场占有率也将随之上升。


作者: 来源:民银智库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