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银智库研究》第56期: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分析及我行开发策略

2017-04-20 09:22:54 太阳能发电网
2017年,我国能源发展布局将更加优化合理;风电向中东部和南方地区转移;海上风电及乏燃料后处理技术不断创新突破;风电、光伏发电消纳难题有望缓解;分布式与多能互补发展模式大规模启动;沿海核电建设及核电“走出去”进程稳步推进。
   二、我国新能源产业外部环境分析
  (一)政策环境
  根据习总书记指示,我国能源领域的革命已经展开。我国正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要方向。坚持发展非化石能源与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并举,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风能、太阳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科学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大幅减少能源消费排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2016年以来,包括《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等多项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出台,为今后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证。

     
  
  
  (二)经济环境
  “十二五”中后期以来,我国经济走向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结构不断优化,从粗放型发展转向以创新和环境友好为核心的新型发展模式。与此同时,我国能源消费也进入低速增长阶段,2012年以来,能源消费增速持续低于4%,能源消费已进入总量和强度双控时期。从能源消费结构上看,国家正致力于从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新能源在这一形势下实现了较快发展,目前我国新能源发电量依然较低,具备很大的提升空间。预计国家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的战略将长期坚持,新能源产业将继续维持上升发展态势。
  (三)社会环境
  近些年来,由于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社会对新能源产业的关注和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尽管在项目发展过程中存在征地、噪音等问题,但作为清洁、安全、可再生能源的风电、光伏仍受到广泛支持;而出于对安全性的质疑,核电产业的发展一直面临着公众舆论压力,但由于我国的能源禀赋以及核电在未来能源结构中的重要性,核电发展仍是大势所趋。
  (四)技术环境
  当前世界能源技术创新已进入高度活跃期,新能源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迭代,我国新能源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我国陆上风电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海上风电技术攻关及示范有序推进;光伏发电实现规模化发展,光热发电技术示范进展顺利;我国已基本掌握AP1000核岛设计技术和关键设备材料制造技术,采用“华龙一号”自主三代技术的首堆示范项目开工建设,首座高温气冷堆技术商业化核电站示范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同时,我国新能源技术也存在短板,如乏燃料后处理技术相对落后,核电主要企业全产业链服务能力不够,欠缺装备成套开发能力和总承包能力等。2016年4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下发了《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明确了我国今后一段时期能源技术创新的工作重点、主攻方向以及重点创新行动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三、我国新能源产业运行情况分析

  (一)风电运行情况分析
  1. 风电运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1)新增装机下降,建设重心将向中东部、南方和海上转移
  2016年,我国风电装机增长势头明显放缓。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930万千瓦,同比下降约40%,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到1.49亿千瓦。全国新增并网容量较多的地区是云南(325万千瓦)、河北(166万千瓦)、江苏(149万千瓦)、内蒙古(132万千瓦)和宁夏(120万千瓦)。与陆上风电新增装机下降向反,我国海上风电呈现出加速发展势头。2016年,海上风电新增装机154台,容量59万千瓦,同比增长64%。海上风电具有风机发电量高、单机装机容量大、机组运行稳定、不占用土地、不消耗水资源、适合大规模开发等陆上风电不具备的优势,目前世界风电产业已呈现出从陆地向近海发展的趋势,未来我国也将加速开发海上风电资源。
  根据《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期间,风电将新增装机容量8000万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风电新增容量400万千瓦以上。预计2017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约1600万千瓦,到2017年底,累计装机容量有望达到1.65亿千瓦。

  
  (2)风力发电量增速加快,未来将维持平稳增长
  随着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风力发电量实现了较快增长。2016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风电厂发电量24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增幅较上年提高约14个百分点,实现了连续两年发电增速的大幅度提升。2017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设备利用率将逐步改善,风力发电量将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根据“十三五”末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至15%的目标,未来五年需年均新增风力发电量约600亿千瓦时。预计2017年全国风力发电量将达到30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近27%。
  (3)设备利用率不足,未来利用率有望提高
  我国风电设备利用率持续偏低,弃风问题突出,风电的很大一部分没有得到有效利用。2016年,全年弃风电量497亿千瓦时,同比上升近50%,全年弃风率约为17%。弃风较为严重的地区包括甘肃(弃风率43%,弃风电量104亿千瓦时)、新疆(弃风率38%,弃风电量137亿千瓦时)、吉林(弃风率30%,弃风电量29亿千瓦时)、内蒙古(弃风率21%,弃风电量124亿千瓦时)等。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虽较2015年小幅提升14小时,但我国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仅有1742小时,连续多年处于低位。
  随着“十三五”风电开始向科学理性、优化高效的发展之路转变,风电发展将从扩大装机容量转向高效利用,严控弃风严重区域新建产能,加快电网建设。同时,新一轮电改提出优先收购可再生能源电能的规定,将有助于理顺跨区域送电中存在的问题,缓解风电消纳难题,同时提升特高压、跨区域送电线路的利用效率,未来我国风电设备利用率有望提高。



作者: 来源:民银智库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