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这股政策东风,光伏产业在威海市遍地开花。未来,太阳能光伏电板发电能不能像太阳能热水器一样普及开来,进入百姓生活,是这个崭新行业在发展中给人们带来的思考。
村集体光伏项目年入80万元
4月9日上午10时许,邹景利在办公室打开电脑,查看每日的电量收入。村集体建设的光伏发电站现在每天的发电量为3000度左右,相当于每月卖电收入有8万元左右。
说起村里搞光伏项目的渊源,还要从2013年本报发表的一篇报道说起。
当时,威海晚报刊发了一篇题为《屋顶装上“发电站”,小区光伏发电“第一人”欲卖电给国家》的报道,讲述了环翠区张村镇居民董向前在自家阳台安装光伏发电站一事。邹景利被这篇报道深深吸引,有心的他便打听到这个小区光伏发电“第一人”。取得联系后,邹景利对光伏发电的项目越来越感兴趣。
东村位于崮山镇的中心区,村里土地并不多,想要发展村经济,缺少资源,邹景利认为光伏项目很有前景。
村集体建设的光伏发电站在一家企业的屋顶上,一万多平米的屋顶上全部都是光伏板,经历了4月7日的一场雨,光伏板表面的灰尘被清洗掉,对着太阳反射出深蓝色的光。记者了解到, 东村投入400万元建设的光伏项目,经营一年下来,去年的卖电收入就能达到80万元。
“现在村集体有了这样赚钱的项目,底气足了,过年过节给村民们分发的福利也越来越丰厚。”邹景利骄傲地告诉记者,今年村里还将再投资200万元,为村集体再上一个光伏项目,壮大村里的光伏产业。
相关新闻
光伏项目进入扶贫工作重点村
光伏发电项目享受国家补贴,一经投产运行就能够获得收益,成为威海市很多扶贫工作重点村选择的扶贫项目。
2016年5月,威海供电公司完成对乳山二龙口村的实地勘察,签订光伏扶贫项目建设方案。该光伏扶贫项目预计年发电量6000度。
由于二龙口村大多数建筑设施老旧,无法满足光伏荷载要求,威海供电公司确定了在村属冷风库房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方案,上网方式为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光伏发电系统生命周期为25年,所发电量,全部由冷风库无偿使用,按照冷风库用电平均电价每度0.8元计算,全生命周期可节约电费12万元。
去年11月份,经区光伏扶贫项目正式并网运营,预计年均净收益约49.5万元,收益惠及4个扶贫工作重点村和602个建档立卡贫困户。
据了解,光伏扶贫项目位于桥头镇所前泊村,占地面积4100平方米,光伏扶贫项目可帮助所前泊、涧水、大贞、北墩前四个村增收脱贫。据了解,光伏项目预计年均发电量45.4万度,所发电量出售给桥头镇中外合资企业威海三昌食品有限公司,可以满足公司一年一半的用电量。
作者:王璐瑶 孙大伟 蔡海沧 来源:威海网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