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市崮山镇“光伏村”卖电 每户年入4000元

2017-04-13 09:57:36 太阳能发电网
借着这股政策东风,光伏产业在威海市遍地开花。未来,太阳能光伏电板发电能不能像太阳能热水器一样普及开来,进入百姓生活,是这个崭新行业在发展中给人们带来的思考。

  编者按

  2013年3月1日起,国家电网全面支持分布式电源并网工作,实施“免费接入,全额收购”政策,“卖电给国家”成为新能源应用领域的潮流。借着这股政策东风,光伏产业在威海市遍地开花。去年,威海供电公司受理的分布式电源并网业务,较2015年增长530%,呈现出井喷式发展的态势。

  即日起,威海晚报推出威海光伏产业观察系列报道,从个人家庭电站的推广到产业光伏项目的建设,展示威海光伏产业发展的全貌。

  未来,太阳能光伏电板发电能不能像太阳能热水器一样普及开来,进入百姓生活,是这个崭新行业在发展中给人们带来的思考。


  村集体光伏发电项目。


  村民把每天的发电量记在小本上。

  4月9日上午,威海市经区崮山镇耩东村村民谢秀荣又一次来到自家的电表旁,看了看上面的读数:1031.22度。这意味着,她家平房上的小型光伏发电站给她带来了1000多元的收入。在耩东村,像谢秀荣一样在平房上安装光伏电板的村民,还有32户。

  因为拥有村集体经济的一万多平米的光伏项目,加上33户村民家的光伏电站,耩东村被称为威海“光伏第一村”。如今,光伏产业的发展给村民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33户村民的屋顶能发电

  4月9日,记者来到经区崮山镇,从村貌上看,该村和普通村子有些不同——不少村民家的红瓦屋顶上多了一抹深蓝色,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那些深蓝色屋顶,是因为太阳能光伏发电板遮住了原来的红瓦。在这个村,这样的人家共有33户。

  63岁的村民邵华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上午,她都要去自家的电表那看一眼,然后把发电数记下来。从去年12月1日到今年4月9日,她家的屋顶光伏发电站共计发电1098.27度。

  邵华家的平房顶上,摆放着一排太阳能光伏发电板,与周边几个房子的光伏发电板遥相呼应。

  邵华和丈夫邹本玲都是朴实的农民,靠种两亩土地为生。对于在家搞光伏发电项目,邵华说,是大家看到光伏这个行业好,村民自发报名、集体帮忙搞起来的。

  去年村里报名安装光伏发电站的火爆情况, 东村党支部书记邹景利至今历历在目,“村里有近300户,当时一下子报名60多户,后来因为配电装机容量有限,只从中选择了30户。”

  有几户没被选上的村民坚决不肯罢休,必须要安装,还每天都找邹景利。最后实在无奈,村里又增加了3个名额。

  每户每年发电量能赚4000元

  村民们为何争相报名建设家庭光伏发电站?这还要从光伏发电站的投资回报率说起。

  以邵华家为例,按照2016年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为每度0.98元,再加上省里每度0.05元的财政补贴,全额上网模式发电的价格共计为每度1.03元,邵华家的屋顶电站发电目前共收入1131.2元。

  投资这样的一个光伏发电站,需要投入的资金为25000元。根据我市的日照条件,按照一套系统每年的发电量达到平均值4200度来算,2016年签约的全额上网模式发电的价格共计为1.03元每千瓦时,那么一年收入为4326元,约5.8年可收回投资。

  如果计算投资回报率,光伏电站并网后与国家电网签订售电合同,国家补贴的标准20年不变,根据安装企业说法,目前这套光伏发电系统生命周期在20年以上,以20年为使用周期计算,这套光伏电站可以发电84000度,可收入86520元,较25000元的一次性投入,年投资回报率可达到17.3%。

  当然,这些数据都是在理想状态下得出的结论,如果光伏板老化速度过快,或者是光照情况长期不良,都会降低这个投资回报率数值。

  “我觉得比把钱存起来好,就去报名了。”邵华说。

  现在,安装光伏发电板的村民见面互相寒暄时,都要“攀比”一下自家的发电数。按照签署的合同,今年6月份左右,他们就能拿到第一笔卖电款了。
 


作者:王璐瑶 孙大伟 蔡海沧 来源:威海网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