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9年德国政府就表示,要在2010年下调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的补贴,最终确定的方案是2010年分两次下调,即7月1日开始下调13%,10月1日再在7月1日补贴额度的基础上下调3%。由于补贴削减的幅度较大,所以许多项目业主都想抢在补贴下调之前来安装光伏发电系统,这实际上是在透支2011年德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所以10月1日前德国光伏系统安装量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速,这使得2010年德国国内光伏系统新增装机容量将有望破纪录的达到8GW左右,仍然占到2010年世界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一半左右的份额。除了欧洲光伏市场外,美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的光伏市场都保持着平稳增长的态势,这是未来几年全球光伏市场最大的看点。
2、国内光伏市场总体规模仍然偏小,光伏电站特许权项目中标电价下降明显
2010年国内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有望达到500MW,大大的超过了2009年同期水平,但是这并未改变总体市场规模偏小的现状,目前国内光伏企业90%的光伏组件产品仍然需要出口,国内光伏产业市场在外的现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观。面对迟迟未能启动的中国光伏市场,相关部门正在大力推进“金太阳”工程,试图利用这一杠杆来撬动国内光伏市场。
2010年9月,第二轮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结果出炉,13 个项目所报出的中标电价均低于1元/千瓦时,其中最低价甚至只有0.7288元/千瓦时,这标志着国内光伏上网电价正式迈入1元时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内光伏电站的运营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其实这些中标电价更多是一种前瞻性的报价,因为很多中标企业认为光伏电站建成投产之时,国内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会出现大幅下降,这就可以保证其不至亏损。
此次中标的企业全部是国有大型电力企业,其中中电投一家企业就中标了13个项目中的7个,这些大型国有发电企业不惜以超低价中标是有着深层次原因的。一方面,这些国有大型发电企业长期处于垄断竞争的环境中,它们积累了丰富的利润,资金实力十分雄厚,即使中标价使得光伏电站短期内出现大面积亏损,也对其主营业务影响不大。另一方面,相关部门给几大国有发电企业下达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配额指标,中标光伏电站项目有助于完成任务,同时也有助于公司业务的多元化,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尤其是在当前火电大面积亏损的大背景下。
李胜茂认为,如果国内几家主要发电企业在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中长期将其他类型的企业排除在外,那么这就会扭曲光伏发电行业的相关价格信号,产生“拔苗助长”的危害,所以从长期来看,相关部门在组织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时,要多增加电价之外的诸如技术水平、国产化率等指标的权重,尽量为各类企业同台竞技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使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2011年世界光伏市场增速放缓,国内光伏企业产能过剩的压力增大
2010年世界光伏电站装机容量的增长额中,欧洲仍然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比重,这一地区的增长额中很大一部分是由德国、捷克等国下调光伏上网电价补贴引起的抢装效应带来的,这实际上是对2011年欧洲光伏市场扩大的一种透支。2011年欧洲主要光伏大国会继续下调光伏上网电价的补贴,这就使得2011年欧洲光伏市场规模增速将明显放缓;另一方面,美国、日本、中国等新兴光伏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又相对有限。受以上这些因素的影响,2011年将会是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的一个小年。
(一)欧洲光伏市场需求将出现萎缩,新兴国家难以弥补这一缺口
2011年欧洲主要光伏产业大国会继续下调光伏发电上网的补贴,再加上2010年抢装潮带来透支效应,2011年欧洲光伏市场将出现萎缩基本上是可以确定的。总体上来看,2011年欧洲光伏市场的需求将出现同 2009年相类似的突然性下滑,预计要到2013年欧洲光伏市场的需求才能实现恢复性增长。另外,美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的新增装机容量将难以弥补欧洲光伏市场需求大幅下滑造成的缺口,2011年世界光伏市场的需求将不会超过30%。
(二) 中国光伏产业链产能集体扩张,但各细分行业的市场需求情况不一致
2010年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世界光伏产业迎来了一轮发展潮,中国各大光伏企业的产能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所以许多光伏企业开始扩产,来应对旺盛的市场需求。但是光伏企业要想建成光伏电池片和组件生产线,需要一段时间,这部分产能绝大多数会在2011年得到释放,这就会造成世界光伏电池和组件产能过剩的局面。根据相关数据预测, 2011年国内主要光伏电池片和组件生产企业的产能扩张幅度基本上能够达到100%,而世界光伏市场对电池片和组件需求的增长不会超过30%,市场供求增速的失衡将导致行业开工率的大幅下降。
但是并非整个光伏产业链上的所有板块都会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比如2011年世界多晶硅市场供求总体上就会趋于平衡。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多晶硅产量约为10.2万吨,需求为11.7万吨,供需总体略微失衡;而2011年全球多晶硅需求量将达14.4万吨,而产量为15.2万吨,呈现供略大于求的局面。当前国内光伏企业虽然在大肆扩张多晶硅产能,但是 2011年还是需要进口相当数量的多晶硅,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李胜茂认为,在整个行业发展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2011 年国内光伏产业链上各板块的平均利润率也将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当前国内多晶硅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在30%左右,多晶硅的价格暂时稳定在80美元/千克左右,预计2011年国内多晶硅行业受下游光伏电池和组件企业开工率下降的影响,多晶硅的市场售价可能会有小幅下滑,行业平均利润率也会因此受到拖累,下降到 20%左右。
由于多晶硅价格出现下降,2011年国内晶硅电池片和组件行业的成本压力会有所减小,产品的售价也会有所降低。另外,晶硅电池片的光电转换效率也会保持连年提升的势头,2011年国内主要光伏企业所产晶硅电池片的光电转换效率会达到18%左右,理论上电池片光电转换效率的提高可以支撑更高的产品售价,但是大多数企业不会将此作为产品提价的理由,而是会采取一种 “加量不加价”的竞争策略,所以电池片光电转换效率的提升对光伏企业的产品售价和利润不会造成直接影响。
李胜茂指出,当前国内各大光伏电池和组件生产企业都在扩充产能,应该说对于规模经济效应明显的光伏产业来说,企业保持一个合理的产能规模是非常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的,但是当前国内主要光伏电池和组件企业的产能规模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