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农村用能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地区使用化石能源总量没有城市大,但增长速度非常快。而且,农村地区使用化石能源很分散,煤的质量以及很多化石能源的质量也差。从环境治理上来说,农村地区也远不如城市。
为什么开展光伏扶贫?
扶贫开发政策已实施30多年,为了实现2020年农村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国家开展了多项扶贫措施,在农村推广光伏发电技术是其中一种尝试,旨在实现低碳减排和减贫发展双丰收。
农村的脱贫发展需要能源的支持,而能源的发展又不能破坏环境,农村新能源与扶贫减贫相结合的路径还处于尝试阶段。
“我们在社区实践中发现,气候变化对贫困人群和扶贫工作产生了明显影响。因此我们希望在扶贫发展过程中能够引入气候变化适应、减缓和减防灾、低碳的理念,真正把国家政策和社区实践研究结合起来。”于卿婵表示。
《报告》比较了不同地区光伏项目的二氧化碳减排量,总体估算,全国扶贫项目二氧化碳减排量每年为840万吨-4200万吨,能抵消一百多万人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生态效益比较显著。
光伏扶贫项目大多数都是依靠上网所得到的收益对贫困户进行补贴。据了解,基本上每户每年增收3000元以上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从农户角度算内部收益率还是比较高的。
比如,内蒙古光伏扶贫项目,贫困户在基本无支出的前提下,每年收到3000元-1万元不等的收入,产生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
资金谁来出?
光伏扶贫试点的资金谁来出呢?于卿婵说:“不同地区项目开发的形式,以及资金投资和分配的形式都是不一样的。”
比如,山西主要是靠中央扶贫资金和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农户基本上不承担项目费用。甘肃是政府出资70%,政府担保农户从信用社无息或贴息贷款,出资30%。安徽主要资金由中央、省级、县、农户、企业一起筹措,省里有专项基金,50%是中央资金,50%是省级财政,同时市县两级政府也有资金补助。当地中标公司先行垫付30%,后期由农户从发电收益中再分期偿还给投资公司。
通过走访实施光伏扶贫试点地区发现,各省目前试点的融资渠道主要靠国家或者地方政府扶贫资金,大部分的情况是70%为政府资金,30%来自于企业或者银行贷款。贫困户收益来自于除去贷款和税费之后的发电上网售电收入。
于卿婵表示,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发电上网后的售电收入有的地方相对好一点,但是像甘肃一些地区却存在上网发电困难的情况。有些分布式的,尤其是屋顶户用的、很小、很分散的光伏电很难上网,这也是在整个项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光伏扶贫基本上靠国家和地方财政的支持,还不能以市场机制、企业投资来实施。“从国家资金的支持上来说,希望国家的资金化零为整,支持企业参与建设,包括后期的运营、维护,能够让企业、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于卿婵说。
单单依靠国家补贴或者任何形式的补贴都不是长久之计,因为我们需要考虑光伏扶贫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成功的农村扶贫项目都是一开始靠政府推动,最后转化成市场运作。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方放说:“像沼气一开始靠政府推动,到现在单靠政府已经很难推动了。像生态节能炉灶和太阳能热水器,刚起步的时候是政府支持,但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则完全依靠企业市场化运作,整个产业就发展起来了。要使光伏扶贫可持续发展,还是应该让市场化机制来参与。”
作者:赵娜 来源:中国环境报
责任编辑: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