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监管趋紧 光伏电站告别“粗放”模式

2016-11-08 15:46:34 太阳能发电网
土地问题,正演变为光伏发电项目头上的一顶“紧箍咒”,这或许将促进电站开发方式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
  “精细化”开发是必然趋势

  除了《关于光伏发电用地有关事项的函》要求建设的农用地建设光伏项目依法履行各种手续,导致的农光、渔光项目的用地成本显著增加,促使“集约化”发展。而另一方面,随着近些年大型光伏电站的开发,大面积的荒地越来越少,光伏电站建设者又无可避免的需要更多的开始使用山地、采煤沉陷区、农业用地等,这些都造成单瓦用地成本上升。

  随着土地综合成本的上升,光伏电站的“精细化”开发成为必然趋势。从设计的角度来优化光伏电站利用土地的能力,特别是利用高效的组件等系统设备来综合减少项目用地,可能将成为“精细化”开发的主要突破方向。

  基于对先进技术与高效趋势的肯定与推动,国家推行领跑者计划。“领跑者”基地项目的初衷,就是为促进先进技术、高效产品的应用,以促进产业升级。近期有消息显示,国家能源局即将推出升级版的“领跑者”项目。这无疑意味着,光伏电站的开发将更加“精细化”。事实也是,以高效代表的“领跑者基地”项目的开发情况来看,“节地”效果明显。

  更重要的一方面,-光伏组件价格持续降低,在电站投资中的占比降低,BOS成本的占比提高。尤其当光伏组件与逆变器的价格降到一定空间的时候,降低电站投资更需要考虑电站的BOS成本。

  根据实际测算,每百兆瓦电站,295W比270W,BOS成本节约1540万元;每百兆瓦,280W比265W,BOS成本节约 930万元。因而使用高效组件可显著降低光伏电站BOS成本,减少系统投资。另外,高效带来的集约性明显,带动成本明显降低。当采用270W组件时,大约占地13317平米,而295W组件时,占地约11966平米,相较下来,节省用地1351平米左右。而与此同时,在建设成本、运维成本方面,后者相比前者,也将有明显降低。


作者: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dongyiqia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