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监管趋紧 光伏电站告别“粗放”模式

2016-11-08 15:46:34 太阳能发电网
土地问题,正演变为光伏发电项目头上的一顶“紧箍咒”,这或许将促进电站开发方式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
  用地监管趋紧

  在国土部等几部委于2015年发布的《意见》中,曾明确地对不同光伏用地类型做了区分,一是使用戈壁、荒漠、荒草地等未利用土地的,对不占压土地、不改变地表形态的用地部分,可按原地类认定,不改变土地用途;二是占用农地的情况。

  两者的差别主要在于土地的获取手续以及土地使用费用的支付上。对于戈壁、荒漠等未利用土地,用地报当地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备案,允许以租赁等方式取得双方签订好补偿协议;而对于农地,所有用地部分均应按建设用地管理,要履行相应的划拨、转用、征收等一系列复杂的手续。

  2015年,注定是光伏用地的一个转折年。

  在这一年,国土部除了下发了上述意见外,还出台了《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用地控制指标》,旨在进一步限制光伏电站的用地规模。

  除此之外,国家林业局在其发布的《关于光伏电站建设使用林地有关问题的通知》中也规定,光伏电站建设必须依法办理使用林地审核审批手续。采用“林光互补”用地模式的,电池组件阵列在施工期按临时占用林地办理使用林地手续,运营期双方可以签订补偿协议,通过租赁等方式使用林地。

  倒逼“集约化”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简单对照来看,此次国土部办公厅下发给天津国土局的《关于光伏发电用地有关事项的函》,仅就内容来看,并非新出台的政策,只不过是对原有政策的强调。

  对此,有业内人士人为,依照经验来看,不排除实因为现有一些企业存在打擦边球等违反规定的地方,从而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

  他认为,对于已出台的规定的落实情况,未来可能会加大检查力度。这意味着针对光伏项目占用农地的情况的监管将趋紧。

  “无论是出于政策风险考量,还是土地的获取成本,以及支付的土地使用权的费用,均存在着上升的趋势。而从政策意图来看,比如国土部去年下发的《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用地控制指标》,也是旨在促使光伏发电项目能够用更少的地,发更多的电。”

  前述人士表示,对于光伏发电项目而言,应该及早认识到土地监管会越来越严的趋势,做好适应和应对的准备。

  比如,通过电站的设计减少对土地的利用,以及应用更加高效的系统组件,来达到土地的最大化利用,应该是必选项之一。
 

作者: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dongyiqia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