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作为国家光伏扶贫首批试点省份之一,自2014年10月以来,山西选取了临汾、大同两市的汾西、大宁、吉县、天镇、浑源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作为试点。如今,山西在光伏扶贫上已探索了近三年,扶贫模式在不断的完善和创新,并取得积极成效。
如何建站:政府主导企业积极参与
此前光伏电站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同样也是制约光伏扶贫电站建设的瓶颈。
山西省扶贫办副处长张临阳表示,山西非常重视光伏扶贫工作的开展,为减少投资企业前期体制成本的投入,打消投资顾虑,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扶贫电站建设。扶贫办还为此组建专门团队,负责协调和理顺地方政府、电网、银行等部门之间的关系。其中指标、土地、并网、资金、税收、补贴支付都将获得优先解决。
天镇县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据了解,该县光伏扶贫指标通过发改局协调解决;所用土地将由扶贫办协调国土部门,按扶贫电站政策解决用地指标和租用标准,由项目所在地政府组织土地流转;同时,光伏扶贫电站在该县还享有最高级别并网优先权,按月结算,确保电站尽快享有收益用于支付扶贫款;光伏电站的基本建设信贷资金只需要电站项目未来发电80%收益权即可向国家进出口银行办理贷款。
另外,为了保证光伏扶贫电站的质量,山西还要求建设企业必需采购技术先进、经过国家检测认证机构认证的优质产品;同时,还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择一家优质企业对光伏扶贫电站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并从未来电站的收益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费用支付中标企业的正常维护。
据了解。今年2月,吕梁市政府与晋能集团举行了光伏扶贫项目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按照协议规划,双方今年将采取村级分布式、村级集中式、户用分布式和大型地面站建设4种方式,先在临县、兴县、方山、石楼等4县975个贫困村建设光伏扶贫电站,之后还将有6个贫困县接力启动25个贫困村试点工作,确保吕梁全市10个贫困县的1000个贫困村年内全面启动光伏扶贫电站建设。可以说这是企业参与山西光伏扶贫的一个典型案例。
记者了解到,目前除了华能、晋能之外,英利集团、汉能集团、潞安集团、同煤集团等企业也已参与和正在积极争取参与山西省光伏扶贫项目建设,整个试点工作推进顺利,势头强劲。
记者注意到,从全国其他各省光伏扶贫的情况看,目前山西省实施的“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扶贫模式,是较为深刻理解国家光伏产业扶贫政策模式之一,也是目前国家比较认可的光伏扶贫模式之一,值得全国其他地方借鉴。
如何扶贫:精准帮扶收益到户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扶贫电站建成后,如何保证收益是光伏扶贫目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据了解,山西省扶贫办在试点之初,就明确村庄100千瓦电站产权归村集体所有,电站收益全部归村集体支配。10兆瓦以上的地面集中光伏电站由企业自筹资金建设,产权归投资企业,投资企业每年拿出光伏电站收益的一定比例支持扶贫开发。
为确保光伏扶贫收入精准投入扶贫事业,《办法》还明确要求:光伏扶贫资产收益,重点用于支持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适当支持贫困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保障建档立卡无劳动能力贫困户每年每户增收3000元。此外,村级光伏扶贫电站产权归村集体所有,村集体可持有一定股份。项目收益除偿还贷款和运营维护外,大部分收益应直接分给符合条件的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少部分可作为村集体公益性扶贫资金使用。户用光伏扶贫电站产权归贫困户所有,收益全部归贫困户。这是山西省首次明确光伏扶贫收益怎么分。
有了稳定的收益,如何扶贫十分重要。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这是扶贫业界常说的一句话。
山西的光伏扶贫正是在精准上下了大力气,这从临汾的扶贫试点中就可以看出。
据了解,临汾主要从以下八个方面明确了光伏扶贫收入管理办法和使用投向:一是0~3岁儿童综合发展项目;二是温暖助学工程;三是外出务工人员意外伤残保险;四是老年人生活补助;五是农业科技示范项目;六是改善项目村基础设施及其他公益项目;七是以扶持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主支持产业扶贫;八是扶贫小额信贷或建立村级互助资金。项目村使用每笔资金,由村集体提出申请,报扶贫部门审核批准后安排,切实发挥好资金使用效益。
据吉县窑渠村村委会主任张德水介绍,过去村民主要依靠种植玉米、谷子、杂粮、苹果等作物和水果为生,基本生活难以保障,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贫困户从光伏扶贫项目里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光伏电站已成为老百姓的“聚宝盆”。
作者:杨鲲鹏 来源:中国电力报
责任编辑: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