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被列入银行黑名单的光伏贷款时下却“摇身一变”成了“香饽饽”。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农商行及农信社在该行业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如今超过20家银行推出了“光伏贷”产品,覆盖面也逐渐扩大。
光伏落脚点
“商业银行对于光伏产业的贷款正在产生微妙的变化,而并非简单地拒之门外。”民生银行相关人士称,光伏的应用前景广阔,也是节能减排的一种有效手段,这种新型贷款领域,银行在能够控制风险的同时是能够做的。
他认为,行业贷款中很多性质其实并不一样,这就需要商业银行通过甄别来控制风险。“以什么模式来做,怎么介入产业链是关键。”
上述城商行银行信贷部负责人表示,对于光伏生产企业和上游中小企业的贷款,商业银行授信时对风险的把控还是相当严格的。银行在光伏产业中,将更多的资金投放选择在了“大型国有电力企业”“电站项目开发商”以及扶贫分布式光伏项目等等。
事实上,大型国有电力企业和重大项目开发商一直是商业银行的重量级客户,而扶贫分布式光伏项目却涉及到“三农”和绿色金融贷款两个方面。
“当下银行面临资产荒,光伏项目在风险可控,同时能够支持声誉的情况下,银行是能够将业务面铺得更广一些。”上述城商行信贷部负责人表示。
2015年12月,上海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分布式光伏“阳光贷”有关工作的通知》,通过行业融合、政银合作和政策性担保叠加,为中小企业开发的分布式光伏项目搭建贷款服务平台。符合条件的分布式光伏企业可通过设备抵押和项目电费、补贴等未来收益权质押方式获得单笔贷款金额不超过项目投资70%,担保贷款余额累计不超过1500万元的政策性担保贷款。
这种尝试性做法被作为了光伏产业发展的一个样板工程,起初选定的是上海银行和北京银行上海分行试点,每年出资的比例是2亿元人民币。更重要的是,风险的分担机制让商业银行大幅降低了贷款风险。一旦产生坏账,银行仅仅承担其中的10%,而上海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承担90%,基金是由市财政和区财政按照6:4的比例分担。
由于上海“阳光贷”的试水较有成效,浙江、山东、江西、湖北等等地区已经在进行推广,而更多的银行也会愿意参与进来。“这些试点地区本土银行金融机构大多都已经能够办理光伏贷款,甚至机构之间还在争抢该类业务。”上述民生银行相关人士说。
据记者了解,由于规模化的运用,江苏连云港打造了国内首个光伏村,村民通过光伏发电不仅用电不花钱,还能用剩余发电赚钱,而这也成为了扶贫的内容之一。
“在相关政策出台后,光伏的应用已经是如今扶贫的一种有效方式,关系到民生和安居。作为有社会责任担当的商业银行,在政府的推动下,也会给予一些项目贷款。”上述城商行信贷部负责人表示,通过固定的合作模式,将政府的补贴、保险等因素纳入其中,银行贷款的获得更加顺畅。
相关资料统计显示,目前浙江的诸暨农商银行、桐乡农商银行、禾城农商银行、磐安县农信社、玉环农村合作银行,江苏的武义农商银行、江南农商银行,山东的兖州农商银行、庆云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都已开通了光伏贷款业务,农信社、农商行正成为分布式光伏贷款的最主要渠道之一。同时,邮储银行、农行、北京银行、江苏银行等银行也在推进该项业务。
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巡视员叶燕斐表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7.26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9%。其中,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1.69万亿元。值得注意的是,绿色信贷的坏账较一般性贷款要低,而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的项目信贷坏账反而要高很多。
作者:杨井鑫 来源:中国经营报
责任编辑: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