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绿色低碳、环境友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内容,代表能源未来发展方向。“十三五”时期是北京市深入落实......
原标题: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来源:北京市发改委
前言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绿色低碳、环境友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内容,代表能源未来发展方向。“十三五”时期是北京市深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阶段,也是加速构建首都现代能源体系的关键阶段。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是优化首都能源结构、推动能源绿色智能高效转型的重要战略举措。
本规划是依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编制的市级一般专项规划,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思路、新目标、新任务、新举措,是未来五年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行动纲领,也是制定政策措施、实施行业管理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发展成效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成效
“十二五”时期,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显著提升,科技创新及服务能力保持全国领先,政策环境及配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整体发展实现了由试点示范向规模化应用的重要转变。到2015年,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达450万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提升至6.6%,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为“十三五”时期提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水平、创新发展方式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开发利用规模显著提升。
太阳能利用水平迈上新台阶。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启动海淀、顺义国家级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建成密云20兆瓦光伏地面电站、国内首个兆瓦级太阳能热电站等一批项目,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太阳能光伏装机规模从2010年的2.3兆瓦大幅提升至2015年的165兆瓦。地热及热泵系统利用实现新突破。
地热及热泵系统利用方式由单体小型项目逐步向区域复合型项目发展,建成延庆三里河深层地热、未来科技城烟气余热利用等大型示范项目。到2015年,全市地热及热泵使用面积达到5000万平方米,较2010年翻了一番。
生物质、风能利用规模稳步提高。生物质能利用方式由多元化开发向集中发电利用方式转变,风能开发利用规模持续扩大,建成鲁家山垃圾发电、官厅风电场三期等一批工程。到2015年,全市生物质发电和风电装机规模分别达到10万千瓦和20万千瓦。
作者: 来源:北京市发改委
责任编辑: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