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风光为何在“囧途”

2016-09-21 17:39:04 太阳能发电网
尽管电网在不遗余力消纳新能源,但自去年以来备受关注的弃风弃光问题在今年上半年愈发严重。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原因?弃风弃光问题为何在近一年中集中爆发?本报记者多方采访调查,试图给出客观的解答。
 
  对此,李琼慧表示:“在电力需求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包括新能源在内的各类电源装机仍保持较快增长,新增的用电市场已无法支撑新能源等各类电源增长。”

  聚焦到两个弃风弃光最严重的省份上,这个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记者从国网甘肃电力了解到,截至去年年底,甘肃省内装机4642万千瓦,而省内用电负荷只有1300万千瓦左右。甘肃装机容量与用电负荷之比大约为4:1,电力市场严重过剩。

  截至2016年5月底,甘肃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中,风电装机1262万千瓦,全国排名第三,光伏装机623万千瓦,居全国第一,仅新能源装机容量已远超甘肃本地负荷。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新能源装机已经超过甘肃本省的用电装机负荷,本省就地消纳肯定用不完,弃风弃光是必然的,只是弃多弃少的问题。”

  与过剩的电力装机相反的是全社会用电量的负增长。今年1月-5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8.82%,而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71%,城乡居民用电同比增长8.58%。

  新疆也是如此。在电力需求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包括新能源在内的各类电源装机保持较快增长。截至8月底,新疆电网调度范围内电源总装机同比增长32.41%,其中新能源装机同比增长85.38%。由于新增的用电市场已无法支撑各类电源的快速增长,导致新疆新能源和火电利用小时数均出现下降。8月,新疆电网调度范围风电、太阳能发电利用小时数分别同比下降208小时、155小时。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去年年底风光电厂的抢装让消纳难雪上加霜。由于国家规定2015年前核准且于2016年前投运的风电项目可以享受原有电价政策,受风电标杆上网电价下调的影响,风电企业为了享受较高电价,在去年年底突击抢装。

  一组数据可以证明。记者从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了解到,2015年12月,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新增风电1400万千瓦,环比增长9.6倍,同比增长155%,约占2015年风电全年新增装机容量的一半,并且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占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的69%。突击抢装导致今年上半年西北地区风电消纳形势更加严峻。

  外送清洁电需要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

  弃风弃光问题涉及调度、地方政府、发电企业等多个方面,且各地情况不一,消纳症结不同。各方要形成共识,坚持共赢,共同努力,多措并举,推动新能源又快又好发展。

  为了消纳新能源,电网企业使出全身力气。加快电网建设,优化调度,扩大新能源消纳空间,完善新能源标准体系,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新能源的消纳不能仅依靠本地,还需要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加强网间互联,否则将形成“死循环”。  

  为了解决电力过剩,国网甘肃电力积极主动推动电力改革工作在甘肃落地实施,创新交易模式,不断扩大市场化电力交易份额,外送规模屡创新高。2015年,甘肃直接交易电量比例居全国首位,首创实施跨区跨省新能源替代火电发电,进一步开拓了新能源消纳空间。上半年,甘肃向华中、山东、青海、西藏等省份送电77.05亿度,完成年度外送计划的67.59%。在政府的主导下,国网甘肃电力牵头,组织省内发电企业与中国铝业连城分公司进行大用户直购电洽谈。截至8月底,国网新疆电力开展疆电外送交易,打捆新能源1.9201亿度,通过电力援疆交易,打捆新能源1.95亿度。

  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多数负荷需求高的省份电力消纳都以省内为主,省内不够时,才向外要电。地方政府首先保证的是本省火电消纳,并没有积极性消纳外省清洁电。

  业内人士表示,与国外相比,我国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市场化机制严重滞后,仅局部地区开展了风火发电权交易、辅助服务交易等试点。由于缺乏常规电源提供辅助服务补偿机制,火电企业普遍没有为新能源调峰的积极性。“需要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平台来调配解决。”上述业内人士说。

  “国外电力市场不成熟时,地方也是有保护的。短期内,还是需要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给与其政策上的利好,更多消纳外省清洁电。比如明确各省消纳的绿电指标和配额,规定用电量内清洁能源的百分比,并给与补贴。这需要电力交易市场有能够落地实施的细则。”李琼慧表示。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力市场改革有几个辅助条件,首先就是保证可再生能源的优先发电权。秦海岩也表示,在现有电力体制下,火电因为每年有政府下达的计划电量,形成了事实上的优先发电权,挤占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空间。

  除了需要提高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新能源发电企业的竞争积极性也需要调动。根据现有国家能源主管部门下发的电价批复文件,新能源上网电价已按照资源区域划分,各区域新能源上网电价已明确终身享用,导致各新能源发电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积极性不足,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功能不能完全体现,不利于推进发用电计划改革,不能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利于推动有序放开发电用电计划的有效实施。

  同时,电价补贴也制约着新能源发电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只要发电了,新能源发电企业就能拿到补贴。如今,风电技术在进步,成本在不断下降,风电电价越来越趋于平价。而为了拿到补贴,在风电过剩的情况下,发电企业还在不断发电,这就必然造成弃风弃光。”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应以合理的收益水平,保证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补贴机制需逐步退出市场。”业内人士表示,到2020年,风力发电的装机容量达到2亿千瓦以上,将逐步取消可再生能源补贴。到那时,可再生能源发电,将走向市场化运行。

  此外,也要同时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其励在近日举办的“低碳奥运院士行”活动上建议,应将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的经验总结并推广到全国,真正解决弃风弃光严重地区的消纳难题。

  要解决弃风弃光难题,仅靠一方努力显然是不够的。在采访中,多位专家表示,弃风弃光问题涉及多个方面,有调度、地方政府、发电企业等。且各地情况不一,消纳症结不同,没有一个‘包治百病’的办法。消纳清洁电应取得认识上的统一,各方要有共赢的思想,共同努力,多措并举,推动新能源又快又好发展。


作者:许争 来源:亮报 责任编辑:dongyiqia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