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寒冬”前夜

2016-08-12 09:11:22 太阳能发电网
火电负荷率大幅下降,水电、风电、核电、光伏等新能源疯狂上马,发电利用小时数急剧下滑。发电企业正在面临新一轮的“寒冬”洗牌。
 
  「 大限前的疯狂 」

  虽然2015年煤价下降,煤电企业效益还算不错,但燃煤电价2016年下调3分钱,加之火电机组利用小时数下降,电力企业已然面临新一轮经营的“冬天”。

  根据绿色和平组织7月13日公布的一份煤电报告称,由于产能过剩,中国政府正在努力放缓新燃煤电厂的审批。但已经批准的项目加上政策中的漏洞意味着中国在2020年到来前仍在以平均每周增加一个的速度建设新的燃煤电厂。

  报告同时指出,我国北部和西北省份以及那些被指定为新“煤炭基地”的地区正在试图尽快地批准或建设煤电项目。其中包括山西省、陕西省,以及内蒙古的一部分,都是拥有巨大煤炭储量、经济依赖煤炭的地方。

  与此同时,水电、风电等行业的代表也已经在抱怨燃煤电厂产能过剩的问题,燃煤电厂的大量增长将让致力于非化石燃料的公司更难盈利,因为它们更容易从国有的电网公司获得入网合同。

  在我国东北、西北地区,云南、贵州等省份,这一现象愈发普遍。

  “电力方面,黑龙江每年富余两百多万千瓦,山东每年缺口三百多万千瓦。扎鲁特到青州直流特高压刚刚开启,俄罗斯叶尔科夫齐-霸州、宝清-唐山特高压等好尚无定论,规划缺失,博弈严重,令人着急。”来自东北地区的一位电力从业者反馈。

  另一位从业者的反馈也发人深思:“在东北,社会用电量勉强持平,而发电侧狼多肉少,基数电量连年跳水。然而,在新电改中,发电企业持续单边让利,最低交易电价仅为现行标杆电价64%,对缓解冬季调峰困难而推行的深度调峰对肩负保民生的重任的热电联产企业伤害巨大,再加上核电风电优先消纳的劣势,造成该区电厂只能举步维艰,惨淡经营。”

  而在我国边疆的另一端,限电现象亦是非常严重,装机容量远远超过当地消纳能力,部分企业相继陷入亏损。

  新疆一位年底前将有新机组投产的发电企业负责人透漏,今年新疆地区投产与在建的火电装机共达3380万千瓦(包括自备电厂和公用电厂),鉴于西电东输的很多地区如山东、河南、安徽等省并不缺电的情况,企业前景不容乐观。他还直言,发电机如印钞机的年代已经过去。

  而在前不久发布的《世界能源蓝皮书: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6)》中也指出,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已连续3年大幅增长,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逐年下降,电力投资过热导致的电力过剩局面正在进一步凸显。


  7月,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再次联合下发《关于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作为新一轮电改文件六个配套文件之一的发用电计划政策有望进一步细化。

  这一缩减煤电机组发电计划指标《征求意见稿》提出:对于2017年3月15日后投产的煤电机组,各地除对优先购电对应电量安排计划外,不再安排其他发电计划。新投产煤电机组通过市场交易获得的发电量,不再执行上网标杆电价。

  “这就意味着明年3月15日之后,新建煤电机组将无法获得发电计划指标,即无法获得政府保底性的上网标杆电价。所以导致现在全国各地区电企都加班加点,赶工期,想要这一政策实施前分到最后的红利。”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电力专家陈宗法对《能源》记者分析,“政策的意图本身是遏制,是好的,但被企业钻了空子。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年火电项目大干快上的一个重要原因。”

  「 非理性扩张 」

  我国能源经历了高速增长阶段,2002年到2012年能源消费平均年增8%,主要依靠煤炭大幅增加。石油消费已超5.5亿吨,增量主要靠进口,进口依存度达到62%以上。“十二五”后期能源消费增速迅速下降,2014年能源消费增速下降到2.2%。2015年进一步降到0.9%。

  尤为引人瞩目的是,电力增速下降也明显超过预期,2015年电力消费量仅增0.5%,作为长期推动电力快速增长的二产用电出现负增长(- 1.4%),其中占电力消费总量近60%的重工业用电负增长更为明显。今年一季度电力消费只增长3.2%,有分析认为,刨除闰月和冬春低温影响,可比增加约1.4%。4月份增速已经再次放缓。

  “预计‘十三五’时期能源消费增长将继续保持低速,而且增速下降的幅度有可能超过以往的预期,年增速在1%~2%,甚至更低也很有可能。”周大地预测。

  近年来,我国电力设备利用率持续下降,发电设备年利用小时数已经明显偏低。但电力装机扩张不但没有得到调整,反而进一步加快。“火电的扩张已经到了令人难以理解的非理性状态,而且这种供需完全脱节的趋势还在加剧。”周大地说。

  在全国电力消费增速大幅度下降,火电发电量整体下降的同时,发电装机却迎来了新的“跃进”高潮。根据中电联7月29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新增发电装机5699万千瓦。其中,火电新增装机2711万千瓦,规模创”十二五“以来同期新高。6月底全国6000千瓦以以上火电装机容量10.2亿千瓦(其中煤电9.2亿,同比增长7.9%)。


  电力产能过剩,不但大幅度挤压了火电的资本收益,也对我国新能源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负面挤压。弃风弃水弃光数量不断上升,在许多地方已经形成对可再生能源以及核电发展的制约。由于上网时间不能得到保证,新能源的投资收益难以实现,极大地影响了新能源发展的投资积极性,也难以进一步降低新能源发电上网电价。

  能源行业整体面临去“三去一降一补”问题,但是传统的扩张和投资惯性,以及对市场供需形势的认识和预期误差,使能源界在承认自己出现全面的产能过剩方面反应甚慢。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决策,要通过化解煤炭、煤电已存在的过剩产能,解决清洁能源领域的弃水、弃风、弃光等三弃问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景春梅研究员向《能源》记者分析。

  在曾鸣看来,产能过剩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国有企业还是很冲动的想要做大,因此在生产容量上,投资上都是尽可能往大的方向去发展。由于都是国有企业,彼此之间都怕别人做大了,自己赶不上,尤其是自从十几年前厂网分开之后,发电企业更是在做大这方面进行竞争,以至于一发不可收拾”。


作者:余娜 来源:能源杂志 责任编辑:dongyiqia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