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规划是指导电力工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电力规划工作的重要程度一直得到了政府、电力生产、运行、建设、设计、设备制造、科研等方方面面的重视。无论是计划经济时期,还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无论在电力部、水电部、能源部、国家电力公司时期,还是在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时期,我国在历次电力体制改革过程中,都要求重视规划、统一规划、加强规划。这是没有争议的议题。
电力规划工作应适应能源革命和电力市场化改革
前已述及,中美两国电力工业有很大的不同,但也存在着十分相同的背景,中国的电力规划工作不可能完全照搬美国,但有些好的做法完全可以参考和借鉴。
中国电力工业的一大特点是煤炭的基础地位,煤炭发电虽然近些年在持续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1-6月数据全国绝对发电量275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其中,全国火力绝对发电量20579亿千瓦时,占比74.58%;水力绝对发电量4811亿千瓦时,占比17.43%;核能发电量964亿千瓦时,占比3.49%;风力绝对发电量1065亿千瓦时,占比3.86%;太阳能绝对发电量175亿千瓦时,占比0.64%。而美国2016年4月份各资源发电量占比为:煤炭25%、天然气35%、核电21%、可再生能源19%。
中国电力工业的第二大特点是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北电南送和西电东送是现实也是未来一段时期内规划必须考虑的问题,而美国不存在这个问题。
但中美两国在电力规划方面也存更大的共同背景。一是电力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电力体制改革速度不断加快。二是共同面临能源革命的机遇和挑战,而且,中国面临的挑战更大,无论在市场化改革还是能源转型,美国的许多做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参考和借鉴。具体建议:
进一步加强电力需求预测工作
1、把电力需求预测工作作为一项独立的工作与电源规划和电网规划分开进行。
(1)电力需求预测工作是电力规划其他方面工作的基础,电力需求预测准确与否会直接影响电力规划工作的结果。(2)电力需求预测不涉及具体项目,争议不大,可以单独开展,单独发布。(3)电力需求预测工作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展密切相关,和能源需求密切相关,研究电力需求必然要更加深入的去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总的能源需求状况。(4)对电力需求预测人员的专业要求与对电源和电网规划人员的要求有很大的不同。
2、委托专门的电力规划研究机构常年进行电力需求预测工作,常年进行长期,中期,5年和下一年度的电力需求预测预测工作,每年出版下一年度的电力需求预测报告,同时修订5年规划电力需求预测报告,中期和长期的电力需求预测报告可以每3年或5年加以修订出版。
调整电源规划工作的重点
前文提到的电力规划中的预测与执行的偏差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电源规划引起的。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最主要特点首先是放开了对电源的严格管制,实行电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而电价改革和电力市场建立相对滞后。电价没有放开,市场无法对资源配置起到调节作用,投资主体看到的是相对固定的上网电价,因此大量投资电源建设,在电源已经富裕的情况下,仍在继续投资电源建设,甚至在政府明令禁止的情况下仍在违规建设,以为仍有利可图,由这一点可以看出,不仅电力规划起不到指导作用,政府的三令五申也会失灵,无形的手比有形的手更加有力。
然而,实际情况是,电价虽然维持不变,但发电利用小时数却持续走低,从2004年的5991小时,逐年走低至2009年的4839小时,之后呈波动下降趋势,2011年反弹至5294小时,2013年反弹至5012小时,之后连年下降,一直到2015年已降至4329小时。2016年上半年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1964小时,减少194小时。预计今年火电设备利用小时将很可能降至4000小时以下。电源建成了却不能按预期发电,再高的电价也没有用,电源的效益也就持续下降。如果按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5000小时为正常的话,那么4000小时就意味着有大约20%火电设备没有被利用,目前全国火电的总装机为10亿千瓦,20%就是2亿千瓦。
1、尽快建立和完善电力市场,放开电价,实行竞价上网。通过正确的价格信号引导电源投资,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和效益。
2、加强全国电源规划工作,全国的电源规划要进一步突出重点,突出总量平衡,突出跨区、跨省送电项目,突出电源结构的合理性,突出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储能技术等战略性问题。
3、逐步弱化省一级的电源规划,通过电力市场价格信号决定电源建设,逐步向市场决定电源投资转化。
4、委托专门的电力规划研究机构进行全国的电源规划工作,每年编制和出版或修订5年全国电源规划报告,同时,每3年或者5年编制和出版中期和长期的全国电源规划报告。
作者:孙寿广 李哲 王宁 来源:中国能源报
责任编辑: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