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距离2015年7月26日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获批设立已过去一年时间。一年来,示范区在没有成功范例可以借鉴的情况下,从纸面上的概念到形成明确的发展思路,从美好的愿景到具体方案的出台,国内外新能源巨头纷至沓来,新能源项目纷纷上马……
筑巢引凤百花齐放
“万丈高楼平地起。”示范区建设的根基在哪里?在于大量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优质项目。正因如此,张家口市依托示范区建设这一机遇,筑巢引凤,狠抓项目建设,实现了可再生能源产业实力的提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扩大示范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张家口市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首届张家口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应用创新项目说明会暨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仪式等;参加了2016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成功举办了中美能源转型与合作论坛—2016年张家口智慧能源研讨会。尤其是正在建设的示范区展览馆,将打造成为示范区高端展览展示平台。同时,张家口市出台了风、光企业量化优选两个办法,一年时间签约引进了天津中环、三峡新能源、巨人集团、特变电工、金风科技、阳光科技、唐山海泰、晶澳集团等大型企业30余家。
在诸多利好因素的推动下,示范区创新了多种可再生能源发展新模式。与国网节能公司合作,推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基地化开发,城市清洁供暖、节能数据中心、智慧城市基础平台等方面建设,打造新能源全领域开发新模式。与亿利集团合作,将光伏项目建设与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绿色农业、牧业、土地治理等打包结合,先期在张北县试点,打造“光伏+”新模式。与绿巨人集团合作,在康保县规划建设光伏+高新农业畜牧业一体化示范区,成立农牧业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公司,设立中国航天育种院士工作站,以巨人健康品板块销售网络为基础,保证农牧业产品的销售渠道,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光伏与农牧业结合的、具有持续经济效益的示范区。
截至目前,全市风电装机758万千瓦,并网728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153万千瓦,并网113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并网2.5万千瓦;总装机量位居全国前列。
先行先试突破瓶颈
“牵牛要牵牛鼻子”。作为首个由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的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张家口市注定了要在国内可再生能源产业领域的体制机制、技术创新、关键环节实现先行先试,尤其在可再生能源消纳领域趟出新路。
可再生能源的输出和消纳是制约发展的瓶颈所在。张家口市创新思路,提高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比例,趟出了一条科学发展新路径。推进电供暖示范工程,目前已完成47万平方米电供暖工程;河北建院40万平方米供热项目今年暑期开工建设,年底前并网发电供暖;百万基地三期风电项目全部配套安排了电供暖任务;下一步张家口市将按照先市县主城区、工业园区,后农村居民的原则逐步推进,先行在新建小区、集中供热管网难以辐射的区域推广采用电供暖方式,力争年底突破200万平方米。另外还推进大数据、云计算项目采用新能源直购电方式,打造“中国数坝”基地,2016年云计算产业基地初具规模,数据中心规模达到30万台服务器,消纳电力约12亿千瓦时,2018年初步建成国内一流的数据中心产业基地,聚集一批国内外领先企业的区域研发中心和服务中心,数据中心规模达到100万台服务器,消纳电量约40亿千瓦时。
同时,张家口市大力推进纯电动公交车、公务车、出租车、环卫和邮政车等九类特种车辆的普及利用,目前全市拥有纯电动公交车1056标台,力争2016年再新增纯电动汽车1796标台;目前《张家口市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完成,规划到2020年建设充电站861个、充电桩12862个,现已建成充电站9个、充电桩800多个。推进风电制氢,沽源风电制氢项目20万千瓦风电已并网发电,制氢设备已完成招标工作,预计8月份开工;崇礼风光耦合制氢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力争年内核准。
作者:李鹏飞 来源:张家口日报
责任编辑: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