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走向千家万户需要推动“光伏+”,不仅是终端发电,还要和工业、农业、渔业相结合,实现发电和用电一体化。
记者:天合光能目前的创新进展如何?
高纪凡:2016年4月26日,天合光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宣布,经第三方权威机构JET独立测试,以23.5%的光电转换效率创造了156×156m㎡大面积N型单晶硅IBC电池的世界纪录。这一数值突破天合光能在2014年5月创造的22.94%的同项世界纪录。至此,天合光能在光电转换率、组件总功率这两项核心指标上,13次刷新世界纪录。
记者:走出去行业布局是怎么样的,怎么解决贸易壁垒问题的?
高纪凡:从2012年开始,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受到了包括美国、欧洲贸易保护的一些困扰,这一压力下,中国光伏行业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在过去几年中,中国光伏企业,在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及拉美地区,都建立了新的生产基地,再利用当地和欧美市场的自贸协定,进入这些市场。
天合光能主要在发达市场比如美国和日本投资电站及销售组件,在新兴市场设立生产基地。
近年来随着光伏电力成本的下降,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开始应用光伏发电来增加能源供应。天合光能对东南亚、印度等市场非常看好,在印度的组件累计销售规模突破1吉瓦。
记者:中国企业应该怎么配合“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
高纪凡:常常听到说过剩产业要配合一带一路走出去,我认为应该是让中国的优势产能走出去进行国际产能合作。
天合光能在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度、荷兰通过兼并收购、合资合作及自建,建立了我们新的生产基地。中国一些产业技术领先的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实际上是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欢迎。因为给他们带去了高技术的产业,为当地提升产业水平,增加高质量就业岗位,甚至促进了科技进步。
中国鼓励有竞争力的产能走出去,利用双边或者多边力量,能让这些产业走得更好,不仅为中国产业的全球化服务,也为当地国家产业提升作出贡献,这样才是多元共赢的局面。这样“一带一路”建设,才会真正走好,企业才能从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间,总的来说我们感觉到过去十年间,融资还有挑战。对民营企业,中国的金融机构,虽然战略上是重视的,但是在机制上,还需要落到实处。我们已经看到了海外金融机构对中国民企的支持,如我们在泰国投资1.7亿美元的项目,是泰国最大的银行之一泰商银行牵头给做融资的。当然中国的民生银行也积极配合,成立了由泰商银行和中国的民生银行组成的银团贷款。我们也希望中国其他银行,也可以抱有更积极的姿态,或更有效的方案,来推动类似天合光能这样的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海外投资提供融资解决方案。
作者:姚瑶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