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工业要做屋顶太阳能开发商,中国打响优质屋顶争夺战

2016-06-22 16:30:38 太阳能发电网
“现在106家央企中,如果有20家跟我合作,每家做10兆瓦,这就有200兆瓦,每家做20兆瓦的话,就有400兆瓦。这相当于上市的光伏企业二分之一的业务量。”

  三重因素制约中国分布式光伏发展
  “在多重客观因素的制约下,分布式光伏在国内迟迟发展不起来。”事实上,不仅是梁田,澎湃新闻此前接触的多位光伏人士在实践中都有这样的感受。
  用梁田的话来说,这是囿于三重困境:首先是基础问题,屋顶资源是发展分布式光伏的重要基础,国内的屋顶资源大都处于分散状态,这显然制约了分布式光伏的发展;
  第二是企业存续期的问题,分布式光伏一般需要投入8年以上才能收回成本,运营时间则一般要求为20年。而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很多企业生得快,死得也快,另外,企业建筑的使用规划也往往变动频繁,这显然与分布式光伏的发展要求形成了矛盾;
  第三是商业模式问题,分布式光伏的商业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三句话——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度电补贴。其中,自用电费在0.7-0.85元/度区间,上网电价是0.38元/度,国家补贴是0.42元/度。
  自用电费是分布式光伏运营方的主要收入来源。“一般来说,要达到80%的自用,才是比较可行的项目。可是在现实操作过程中,这一商业模式的运行并不稳定,比如一旦出现电费无法及时回收的问题,必然会对光伏企业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梁田说。
  2015年2月,中航工业设立的平台公司——宝利鑫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成立,成为中央企业中首个整体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的企业,彼时,这被认为是能源领域尤其是光伏圈的一件大事。
  “公司成立后,我们就一直在探索如何趟出一套中国的‘屋顶光伏’之路。”梁田告诉记者。
  他介绍,目前,公司围绕资产和收益的封闭运行、风险点可防可控的诉求,提出了“四个闭环运行模式”:一是电站全部建在中航工业集团内部屋顶上,保障了设备安全,规避设备财产损失风险;二是光伏电费在集团成员公司间结算,规避电费收取的诚信风险;三是主要设备提供商和建设方均为项目投资者,规避了只追求低成本忽视电站质量的风险;四是中航工业集团是国家骨干中央企业,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性强,规避了企业存续期风险。
  2016年4月14日,中航工业宝胜集团20兆瓦分布式光伏电站全部建成并入国家电网。该项目占用屋面面积32万平方米,预计每年可发绿色光伏电力2200万千瓦时,相当于年减排二氧化碳60.8万吨,节约标准煤约23.4万吨。

屋顶光伏系统


作者:张宁 来源: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