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新的生产消费方式之下,能源互联网将会有怎样的力量迸发、怎样穿行于更具想象力的商业世界之间,实现通信技术与传统新兴能源的实时交互、带给人们更多新奇的体验与欣喜,将是处于互联网黄金时代中的从业者与使用者最乐于想见的。
挑战,还有哪些? 未来美好,但抵达能源互联网的彼岸也不会一路顺利,途中难题不少。
周滢垭就说,现在市场中不缺能源、互联网人才,缺少的是愿意进入此业的IT与研发人才、金融与媒体人才,他们可以为能源互联网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想、经验,推动产业有更多的投资和回报。
王一鸣也表示,从未来能源互联网发展的角度看,现在是向下推广,由国家至省市、县城、村庄,使供电侧和需求侧实时互动。不过,某种程度上目前国内的政策体制还不够健全、部分环节衔接不足,主干电网和分支连接也有待完善,这不仅需要政策的突破,也需要技术的完善,这是一个过程。
吴廷斌则以光伏行业为例,谈到了未来的挑战,“到今天为止,光伏这一行中同质化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产业规模巨大,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不多。所以赛昂坚持这么多年潜心开发我们自己的核心技术。我感觉,大家也需尽一切可能避开同质化竞争,要对自己的产品和技术找出差异化市场,再发挥优势,重新出发。”

(赛昂电力总裁吴廷斌,摄影吴军)
曹寅也说道,能源互联网的落地还有不少瓶颈:可再生能源设施还是偏贵,相关政策没有完全放开,“还有一点在于信任。能源互联网的一大特点是,各类消费者和生产者等参与主体的系统化、互动频繁化,这时如何信任身边发电的人,发电企业如何信任买电的人会按时付电?在中国,发电企业要把电卖给用户,把电按时按量收回来,这是非常大的挑战。”

(信达证券首席区块链专家曹寅,摄影吴军)
作者:王佑 来源:第一财经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