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 托底政策来了 运营商获利好

2016-06-02 09:08:52 太阳能发电网
为解决弃光弃风难题,文件首次公布风电和光伏最低保障利用小时数,必须达到保障小时要求才能新建风电、光伏项目

作者:王佑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原标题:“风光” 托底政策 来了



  为解决西部地区弃光弃风越发严重难题,5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及能源部发出通知,首次公布了风电和光伏的最低保障利用小时数,要求各地区必须达到保障小时要求,否则不得新建风电、光伏项目。
  这一举措有望解决了部分地区风电、光伏无法消纳的问题,有利于短时间内减少弃风、弃光的现象。

  运营商获利好
  这份文件名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及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风电、光伏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称“文件”),已下发至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内蒙古电力及多个电力巨头(如华能、大唐、华电、国电投等)。文件重点提及,光伏发电重点地区的最低保障收购年利用小时数在1300小时至1500小时之间,风电则位于1800小时至2000小时之间。
  文件强调,各地要严格落实规划内的风电及光伏保障收购电量,确保这些电量以最高优先等级优先发电,严禁对保障范围内的电量采取由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向煤电等其他电源支付费用的方式来获取发电权。
  此外,保障性收购电量应由电网企业按标杆上网电价和最低保障收购年利用小时数全额结算,超出最低保障收购年利用小时数的部分应通过市场交易方式消纳,由风电、光伏发电企业与售电企业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交易,并按新能源标杆上网电价与当地煤电标杆上网电价(含脱硫、脱硝、除尘)差额享受可再生能源补贴。
  文件要求,各电网于今年6月底前与风电、光伏企业签订2016年度优先发电合同,保障政策可以在今年正式执行,对于未满足最低保障发电小时要求的地区要按照《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进行补偿。
  中泰证券一位新能源行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此次文件提及,鼓励各地提高保障目标,未达到最低保障要求的省市也不得再开工建设新的风光项目,“该文件可看作是对可再生能源优先上网和保障性收购的定量性约束文件,具体保障力度大幅超出预期。”
  新能源企业自2015年年中限电问题开始暴露并越发严重,同时2016年因为国内风电、光伏行业纷纷开始由高速增长期走向平稳成熟发展期,市场对于风光板块预期较低,此次能源局和发改委重拳出击保障较好的上网小时数,对于限电问题或有较大改善,未来随着政策的执行将影响风光运营的盈利。
  目前电站分布于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及内蒙古较多的上市公司有旷达科技(002516.SZ)、天顺风能(002531.SZ)以及林洋能源(601222.SH)、金风科技(002202.SZ)等。长江证券研报表示:“文件出台后西部电站运营企业直接受益,尤其在甘肃、新疆等地区电站占比相对较高的企业。以2015年甘肃地区风电、光伏发电小时数为例,分别是1184、1061小时,与保障性收购发电小时数分别相差620、400~450小时左右,发电小时数提升空间明显。2015年,新疆地区风电、光伏发电小时数分别为1571、1107小时,与保障性收购发电小时数分别相差250~350、250~400小时左右。据我们的测算数据,在70%杠杆下,对于新疆、甘肃等三类风资源的风电场,发电小时数每提高100小时,电站IRR(项目收益率)可提高1.5%左右,每百兆瓦电站可提升利润水平约500万元。”
  近年来,光伏和风电装机量不断提升,加之电力输送通道正在建设、火电装机仍在新增等多重因素影响,弃风弃光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国家能源局消息称,一季度全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达到1.34亿千瓦,同比增长33%;同期全国风电上网电量5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平均利用小时数422小时,同比下降61小时;风电弃风电量192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26%,同比上升7个百分点。“三北”地区(东北、华北和西北)平均弃风率逼近40%,内蒙古弃风率为35%,甘肃为48%,吉林为53%,宁夏为35%,新疆为49%。
  今年一季度,全国累计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031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增加52%。一季度光伏发电量118亿千瓦时,同比增加48%。然而,全国弃光限电约19亿千瓦时,主要发生在甘肃、新疆和宁夏,其中甘肃弃光限电8.4亿千瓦时,弃光率39%;新疆(含兵团)弃光限电7.6亿千瓦时,弃光率52%;宁夏弃光限电2.1亿千瓦时,弃光率20%。

作者:王佑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