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新能源发展:国土规划与新能源资金是问题焦点

2016-02-18 17:05:54 太阳能发电网
今(18)日于台北举行的台湾太阳光电产业高峰论台记者会上,与会的产业领袖均大为赞扬新政府的2025年20GW安装目标。

  EnergyTrend分析
  1. 空间问题
  台湾目前有十多万公顷的废耕地,现行农耕地每公顷的年产值也不到新台币50万元。太阳能业者强调,若能将废耕地与部分农耕用地转开放做太阳能,将能更有效推动内需。但农委会因政策因素,目前开放幅度不大,业者呼吁政府须拿出公权力与执行力,协助业者向土地持有者取得承租权。
  根据EnergyTrend的研究,每公顷土地约可容纳1MW的太阳能系统,10万公顷即100GW。但由于农委会持续有规划恢复废耕地,可能因此影响废耕地转换用途申请。据了解,2013至2014年间,农委会恢复的废耕地已达10万公顷,未来仍有恢复计划。
  EnergyTrend分析师林建翰表示,适当的做法是部分开放废耕地转做其他用途,另一部分则继续进行耕地恢复工程,以取得平衡。但废耕地到底要拨出多少空间转作其他用途,则与整体的国土规划有关,须审慎评估。
  而若要发展“农能合一”,则每公顷土地所能装设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将低于1MW,且须同时考量农棚安全性、畜牧业的沼气毁损等问题。不过,林建翰认为农业大棚仍是相对可行的方向。
  而若要在盐化土地施作太阳能,则须纳入较高的整地成本。此外,在地层下陷区安装太阳能,则须评估20年的系统运转期间内,该土地是否仍会有继续下陷导致系统受损的风险。这将影响系统整体的IRR,以及资金的取得。
  水上型太阳能系统部分,黄得瑞在记者会上表示,若计入台湾所有鱼塭、蓄水池、水库等水域空间,台湾的水上型太阳能系统装机量最高可达10GW。但林建翰对此表示,水上型系统在台湾面临两大问题,第一是水位高低落差大,系统无法以水域最大面积来铺设;第二则是渔民目前对于在鱼塭上铺设太阳能系统的接受度不高,还需推广。

  2. 电网问题
  电网问题是20GW目标的一大议题,且也已经在日本、德国、中国等地出现各种状况,包含馈线过长造成资金需求高、电网容量不足以致于无法接受并网等。
  目前台湾主要由台湾电力公司执行馈线铺设业务,因此成本多由台电吸收。根据EnergyTrend直接向台电相关单位取得的了解,电网设置除馈线经费外,最主要的成本来自变电所。台电表示,与太阳能系统搭配的一次变电所建置成本系以千万台币为单位,500MW太阳能系统搭配的变电所,每座建设资金可能超过一亿元,另还有铺设高压电缆的成本。同时,变电所设置位置与高压电缆通过区域,都可能引发居民反弹,也是在建置时需一并考虑的要素。
  上述相关设备的成本,以目前台湾电力运作的模式来看,可能都会透过台电间接转嫁到人民身上,而非由系统业者或持有者自行负担。对此,优先选择适合的地区来设置集中的大型电站系统将是降低电网设置单位成本的方式。林建翰举例,政府可设置太阳能示范园区,并由政府吸收建设成本;往后较分散、小型的系统,则由政府、业者、拥有者或台电等,透过恰当的比例共同负担。

作者: 来源:EnergyTrend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