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气代煤是趋势度电成本对比
调整发电结构,首先要看不同电源的发电成本,从电源各项目造价和度电成本上看,百万机组的火电仍然具备盈利优势,百万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项目的平均造价在3900~4300元/千瓦,供电煤耗280克/度,按照标煤380元/吨的价格计算,平均度电成本约为0.25元/度。
气电分为两种,一种是大型燃机项目,F级及以上机组(E级由于补贴取消,发电效率相较F级低,目前处于半停滞状态),直接并入电网,项目平均造价3000~3500元/千瓦,发电效率平均1方气发5度电,按照下调前3.2元/方的价格计算(天然气价格自去年11月下调后,各地调整幅度不一,为统一标准,暂时按西二线到广东价格为基准),平均度电成本约为0.6元;一种是小型分布式燃机,单机容量小于50MW,能源实现T级利用,热电比不低于75%,发电直接接入10kV配网,项目平均造价6000~9000元/kW,发电效率平均1方气发3~4度电,平均度电成本约为0.8元。
其他发电由于不受燃料影响,其前期工程造价和运营年等效可利用小时对项目成本影响较大。风电分为陆上和海上风电,陆上风电建设平均造价为7500~8500元/千瓦,海上风电造价尚不确定,预计造价接近陆上风电的2倍;光伏建设平均造价在8000~9000元/千瓦之间;水电平均建设造价在8000~9000元/kW;二代核电平均建设造价在1.2万元/千瓦,三代核电造价在1.3万元/千瓦左右。
各国电力结构发展
在这里我们仍然以美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为例。
在我国电力结构中,三种类型发电总和同样超过本国发电总量的70%,但不同的是煤电比例过高,几乎全是煤电。火电要分开来看,超超临界机组的能耗低,可以达到近零排放,而300MW及以下的机组,需要进行环保改造或关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