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是9号文明确的一项重点改革任务,在本轮改革中,亦是备受业界期待的一个焦点和热点。
作者:谢玮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原标题:本轮电改最大商机:社会资本也能售电
11月30日,电力体制改革的6个核心配套文件印发,文件围绕输配电价改革、电力市场建设、电力交易机构组建和规范运行、放开发用电计划、售电侧改革和规范燃煤自备电厂等方面给出了明确的实施意见。
业内普遍认为,今年3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即“9号文”),勾勒了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顶层设计。配套文件则从市场基本制度、价格机制、市场体系的建立等方面构建了一套完善的政策框架,标志电改从顶层设计进入到全面“施工”阶段。
“9号文”靴子落地
9号文明确了电力改革的目标,提出“区分竞争性和垄断性环节,在发电侧和售电侧开展有效竞争,培育独立的市场主体,着力构建主体多元、竞争有序的电力交易格局,形成适应市场要求的电价机制,激发企业内在活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而这距离上一次电力体制改革,已逾10年。2002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即“5号文”),5号文要求通过“厂网分开、竞价上网、输配分开、竞争供电”,最终建立规范、公正和高效竞争的电力市场体系。此后,国家电力公司拆分为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和四大辅业集团,被认为“破除了独家办电的垄断”。2003年3月,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成立,履行电力市场监管者职责,对电力市场运行进行垂直管理。
此番历经8个月,9号文终于“靴子落地”。尽管还有6个配套文件尚未明确,但其对新的电价形成机制、电力交易机制和平衡机制等重点领域均做出了具体设计。市场普遍期待,孕育了十余年之久的市场化改革能够得到切实推进。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巡视员王强介绍,“电力市场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具备条件的地区逐步建立以中长期交易为主、现货交易为补充的市场化电力电量平衡机制;逐步建立以中长期交易规避风险,以现货市场发现价格,交易品种齐全、功能完善的电力市场。条件成熟时,探索开展容量市场、电力期货和衍生品等交易。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陈宗法对记者表示,9号文与5号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一脉相承。其核心逻辑依然是“四步走”,对“发、输、配、售”四个环节分别做以分析和定位,明确竞争性环节与自然垄断环节。对于竞争性环节要实现市场化,对于垄断性环节进一步加强监管。
陈宗法表示,纵观这几个配套文件,在市场化改革后,无论是发电、电网还是用户均将迎来根本性的变化。对发电企业来说,今后将进入售电侧、新增配电领域、跨省跨区输电项目,与用户直接交易,全产业链经营,发展空间将会更大;对电网企业来说,改革从制度设计上改变了电网的盈利模式,由赚“价差”改收“过网费”。而其体制架构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对于用户来说,将拥有用电选择权,可以自主签订用电合同。与此同时,允许各类社会资本进入售电领域和新增配电领域,将带来新的商业机会。
国家发改委指出,改革后,有利于降低企业和社会用电成本,发挥价格调节供需的作用,规范电网企业运营模式,加强对电网企业的成本约束。
作者:谢玮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