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经验成功”,后年启动全国交易体系

2015-12-02 14:20:11 太阳能发电网
11月30日,习近平在巴黎气候大会上讲话时,再次表示将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
 
  2014年全球碳交易规模达447亿欧元。世界银行曾预测,2020年全球碳交易总额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第一大能源交易市场。
  而中国国内的多个研究机构都预测,中国碳交易市场规模将在1000亿以上,并且在2020年之后达到万亿元的规模。
  “目前较低的交易量与很多因素相关,如配额发放是否合适,履约、监管是否到位等密切相关。目前国内碳市场价格在中国这种经济和社会环境下应该属于很正常的了。” 亚洲开发银行气候变化顾问吕学都说。

  专家建议碳排放配额应有长期价值
  “总体来说,无论是碳交易的总量、价格,或者履约率,都还是略低于预期,这要求我们将来要对碳配额实施更严格的控制,同时对未履约企业的惩罚措施也要跟上。”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向澎湃新闻分析,从碳减排的角度来看,碳交易试点确实起到了一定的减排效果,但从碳交易体系的完善来看,在建立全国市场的时候应该要多方面改进才能改变交易量总体平淡的局面。
  林伯强认为,在建立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之后,总的趋势是排放控制会越来越严格。随着对排放总量更加严格控制,价格也会升高。但他认为,碳排放权的紧缺度还不是决定交易规模的关键性因素。
  “长期来看,必须通过立法确定每一个碳排放权配额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就跟房屋、土地一样,具有产权或长期使用权,从而能够成为一种法律确定的资产或财产。有点像物权一样。只有这样,投资人才能够放心投资。减排获得的排放配额,如果只有短期如1-2年有效,投资人是不可能去投资的。其实这一点才是目前全球碳市场不景气的根本原因。”吕学都解释说。
  张杲则表示,要对接将来的全国碳交易市场,各试点都有许多事情要做。以湖北省为例,目前与国家层面的交易系统互通互联已经基本解决,但纳入排控的企业数量还需要陆续增加。
  “国家定的排控企业标准是1万吨以上,但湖北目前是6万吨。目前湖北省纳入的排控企业是138家,但跟国家标准对接之后就要增加到300家以上。”张杲说。
  张杲认为,MRV体系(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查)的对接也是另一个重要方面,“湖北的基础好一些,数据非常齐,我们从2009到2014年每年的数据都有,对市场情况的了解比较好,对接相对容易。”
  但张杲也透露,对于部分试点来说,留存配额的问题也亟需解决。
  “我们也了解到其它试点地区,留存配额非常多,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暴露出来了,留存的配额没有完全向碳市场过渡。一年下来,企业手上的配额还有没卖出去的,这个怎么向全国碳市场过渡呢?这个配额不是国家发的,是省里发的,但是省里发多了,这该怎么办?有些试点省份一两年下来多了几千万吨,它有个想法,建议国家全部保留,全部一比一的保留,这是不可能的。如果这样做的话,每个试点就不会认真做自己的减排。”张杲说。


作者:崔烜 朱美仙 来源: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