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苫小牧港有一座化肥厂商日东FC的工厂。该公司在厂区内建设了输出功率约为1.234MW的光伏电站。
作为寒冷地区特有的课题,需要应对“冻土”。在北海道和东北的寒冷地区,地表至地下会冻结一定深度。苫小牧的冻结深度为40cm。
据称,在这样的土地上,优先考虑成本而采用桩基等的话,如果打入的深度不够,则在地下土壤反复上冻和化冻的中,基础可能会歪斜或松动。若在避免这些影响的同时采用桩基的话,不但工期会延长,也不利于维护。
电站采用了东西方向连续的细长形状混凝土基础(图4)。系在现场组装模板,浇注混凝土制作而成。除了对风和冻结深度等的耐性外,还综合考虑了工期的缩短和经济效益等,而选择的此方法。
图4:FIT后仍能继续使用的设备
考虑了风和冻结深度,而且重视长期可靠性的基础(摄影:日经BP社)
水谷常务说:“目前的冻结深度虽为40cm,但也许10年后会变成50cm也说不定。因此我们选择了甚至包括可适应环境变化的令人放心的方法”。
包括基础和架台在内,都考虑到长期可靠性及耐久性余地。那是因为“即使初期投资增加一些,也想建设成30年后、40年后、50年后依然能持续稳定供电的百万光伏电站”(水谷常务)。
水谷常务说,“我们想的不是只在基于FIT的20年间售电,之后就不发电了。而是即使20年之后售电价格降低,还可利用17年间折旧完了的设备,用于自家工厂节约电费,或为当地提供低价电力”。
作者:加藤伸一 来源:日经bp社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