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光伏:出海易 行路难

2015-11-23 16:32:07 太阳能发电网
联合光伏的海外之路,自是如履薄冰,很难取得其在中国市场上获得那些成就,但对于一个一直在国内市场快速发展的光伏企业来说,海外市场的历练或又弥足珍贵。
 
  优势何来
  在国内光伏圈里,联合光伏算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其是国内首家通过互联网众筹募集资金的新模式,开发分布式太阳能电站项目的企业,也就是说,这是一家以金融运作为基础起家的企业。
  从2014年至今,联合光伏不仅收购了国内多家电站,并在2014年年底取得了净利润同比增长136.99%的好成绩,2015年中期的利润尽管不佳,但同样因为收购电站花费大,且未及时回款所致。
  可以说,与其他企业相比,联合光伏的优势在于其从诞生伊始,就通过金融运作的方式专注于光伏电站。自2013年起,联合光伏以电站资产并购开始展开了光伏投资,并跳过电站开发周期,取得了高速的产能扩张。公司2013年收购了4个项目,获得了133兆瓦装机容量,随后加速扩张,于2014年年末拥有15个项目合计装机容量517兆瓦。招银国际预计,联合光伏的装机容量将在2015年年末增长至1343 兆瓦,2013~2015年,电站资产复合增长率高达218%。
  不难看出,联合光伏如此强大的项目储备能力,自然会为其看上并不容易的海外之路“添柴加薪”。
  同时,光伏电站项目都需要巨额的资本投入,这也让之前涉足的史玉柱和许家印均打算撤出这个“烧钱”的行业。而这对于联合光伏来说,并不是太难的问题,在拥有招商新能源和招商局作为国企控股股东的支持下,联合光伏透过发行超过13.5亿元的可换股债券,以及获取条件优厚的银行贷款展示了其强大的融资能力。
  具备了“金融运作”和“项目储备”这两个条件,就不难理解,在当前人民币贬值、欧美光伏双反等外部环境变化难以预料。联合光伏方面仍能底气十足地表示,人民币贬值和双反并未对公司的战略布局造成影响。

  如履薄冰
  但是,联合光伏的海外之路或难如众筹一样顺风顺水。
  当前,在国内政策环境逐步完善的同时,全球光伏产业市场的发展环境也越来越乐观。国际市场来看,光伏行业已经进入全球发展时代,全球每年装机量不断增长,普及面也越来越广。国际能源署曾预测,到2030年,全球光伏市场有望增长到123GW,2030年到2040年之间,甚至可能会出现每年市场需求200GW的高峰。
  有业内人士认为,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可能偏于保守,123GW的高峰值很可能会提前出现。美国彭博新能源财经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则称,到2030年,太阳能将超越其他新能源技术,成为最廉价的能源。
  目前,已有不少国家的太阳能电力达到了平价水平,甚至低于化石燃料。其中,美国作为光伏装机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其国内的太阳能价格已经相当低廉,而且还在持续下降。目前,在电价超过每千瓦时15美分的地区。
  尽管市场一片向好,但比起组件企业大规模海外建厂来说,国内光伏公司鲜有购欧美光伏电站的先例。从2012年至今,仅有不到10家企业在公开场合表示,在国外收购光伏电站,且多数电站的后续经营和盈利情况也不得而知。
  同样,对于成立时间明显晚于其他光伏企业,靠金融撑起来的联合光伏来说,能否在海外市场获得充足收益,不确定性还是非常大。
  况且,联合光伏毕竟没有真正在行业低谷历练过,国外无论是行业政策、环保政策还是金融政策,均有异于中国市场,尤其是联合光伏选取的还是政策更为严格的欧美市场。
  可以预见的是,联合光伏的海外之路,自是如履薄冰,很难取得像中国市场上获得那些成就,但对于一个一直如在国内市场快速发展的光伏企业来说,海外市场的历练或又弥足珍贵。


作者:刘秀丽 来源:《能源评论》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