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9月全国弃光率约为10%,“弃光”现象没有好转,甘肃、新疆等地远离用电负荷中心、电网通道建设落后地区的弃光率有上升趋势。
甘肃也是光伏新增装机量和弃光量都较多的地区。甘肃省太阳能风能协会副会长李世民称,西部荒漠土地辽阔,太阳能资源相对丰富,更适合建造大型光伏发电站,但当地工业又欠发达,电力消纳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弃光”在所难免。
“‘弃光’主要是电网输送能力有限,电站建成后无法并网。”卓创资讯光伏分析师孟鹏分析称,在传统电企电力过剩的情况下,电网输送能力没有跟上光伏电站的建设速度,“弃光”弃电现象不会有明显改观。
尽管今年前三季度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3247小时,比上年同期下降265小时,但当前中国的电力结构中,火电依然占据主要份额。
国家能源局此前发文要求,能源主管部门要及时与电网企业进行衔接,落实配套电网建设相关事项;电网企业应及时制定配套电网建设方案,协调推进配套电网建设和改造,做好光伏发电项目的电网接入和并网运行服务等工作。
“虽然大方向是要支持清洁能源,但前段时间又有一些煤电项目上马了,将原本可以腾给光伏的空间挤占了”,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首席光伏产业研究员红炜对记者说,当前国家在能源产业大政方针层面“并不统一”。
时璟丽亦认为,以前煤电和光伏或许还存在共存关系,但现在是替代关系,相互之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光伏行业向好的势头正吸引了一大波资本相继入场。近期,主业为生物医药、商贸流通和化石能源的A股上市公司辽宁成大(600739.SH),将以发行股份的方式,向中民投购买中民新能投资有限公司部分或全部资产。这也是中民投旗下唯一的新能源业务平台,主要投资运营光伏电站。此外,宝安地产(000040.SZ)亦于近日宣布定增95亿元,进军光伏电站产业。
“弃光”日益严峻,企业还纷纷加大对光伏电站的投资,在很多人看来是个矛盾。但是,“毕竟电站是整个产业链条中盈利最多的环节”,但一位行业人士告诉记者。
在企业发展战略层面上,光伏企业在电站领域跑马圈地也是被迫无奈。红炜对记者说,其实企业都知道上网难,但光伏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在光伏电站版图扩大战略上,每家企业“丝毫不敢放松”。
为了应对“弃光”现象,李世民建议,一方面要积极发展适合于光伏电力的产业,就地消纳光伏电力,例如光伏化工(制氢等)、光伏冶炼、光伏农业水利、光伏荒漠治理等;另一方面则要建设更多储能电站。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系统解决方案总监张显立亦认为,“光伏+储能”模式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大方向,储能可以做到“削峰填谷”,平滑输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弃光难题。
目前,储能在中国尚未获得大规模推广。全球最大组件供应商天合光能(NYSE:TSL)储能业务部总经理邝富俊亦告诉记者,“天合光能虽已是国内储能领域做得最好,但在全球市场中所占份额不足1%。”
“其实国内很多企业,甚至包括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在一些储能产品上都做得很好,但在应用市场上表现都很一般,主要原因是市场推广能力太差。”红炜说。
“光伏储能市场规模在全球范围内还有很大潜力有待开发,目前仅有大约20亿美元,但未来几年将至少达到两三百亿美元。”邝富俊说。
作者:熊少翀 来源:界面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