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光伏业出路何在

2015-10-23 09:19:33 太阳能发电网
和日前在北京开幕的2015中国光伏大会暨展览会(PVCEC)相比,10月14日在中国台北开展的第九届台湾国际太阳光电展(PV Taiwan)多少显得有些寂寥.
 
  两岸“互补”关系只是表象
  我国台湾能在光伏电池领域以10GW的产量夺得全球市场两成份额,得益于其在半导体产业方面的积累。
  “欧洲等传统市场因为经济不景气,很难接受我们主营的高效产品。中东等新兴市场,目前主要还是政府对政府的大单,难以涉足。”台湾元晶一位叶姓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们的主要市场还是在中国大陆和美国。”
  “日韩市场虽然有较快增长,但是相对封闭;其他新兴市场的观望态度又很明显。”台湾新日光相关负责人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陆目前占我们四到五成的市场。”
  表面上看,我国台湾地区已经成为大陆地区最大的硅片出口市场和电池供应商,但是这种微妙的“互补”关系能否长久呢?
  在“两头在外”的情况下,我国台湾地区依然能在光伏电池领域以10GW的产量夺得全球市场两成份额,得益于其在半导体产业方面的积累,半导体技术、产业方面的优势和管理水平是支撑台湾光伏产业走到今天的最大原因。
  “纵然台湾电池企业在技术等方面还有些优势,但成本是无论如何也比不过大陆的。”一位台湾业界大佬对记者表达出了自己的担心,这位几乎将本企业产品全部销往大陆的台湾光伏电池企业负责人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下去。
  他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一方面,受益于我国大陆和美国光伏应用市场的迅猛增长,上游硅片一度供不应求,很多电池企业生产用料存量仅能维持不到一个星期。既然供应大陆当地企业都吃紧,何必还要麻烦远销到台湾?
  另一方面,和我国台湾地区的10GW电池片产量和20%的增长率相比,2014年我国大陆产量达到33GW,同比增长32%。显而易见,一旦丧失现有优势,台湾电池企业将很快被挤出大陆市场。

  我国台湾光伏业何去何从?
  我国台湾的光伏电池产品竞争力仅次于大陆,未来可通过与大陆及其他地区的产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台湾业界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早在2012年,台湾能源主管部门就推出“阳光屋顶百万座”计划以推动本地光伏应用,但目前仅有0.63GW的累计安装量和10GW电池年产量相比,显然是杯水车薪。
  基于此,台湾光伏龙头企业已经明确将中国大陆企业视为竞争对手。茂迪执行长张秉衡在PV Taiwan展前记者会上表示,全球光伏市场远景甚大,但是台湾当局却没有像大陆政府一样大力支持产业。他说,为了台湾光伏产业的未来,企业应同心向外谋求生路,政府也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
  台湾昱晶能源总经理潘文辉也指出,作为台湾光伏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中国大陆,政府对产业的重视程度和补贴力度要高得多。
  “台湾本土市场的现况为0.5GW/年,但产能却超过10GW/年,必须向外出口,才是活路。”台湾中美晶总经理徐秀兰表示,“如今台湾厂商在生产及服务等品质上并未落后,但是缺乏足够的资金向海外做更长足的冒险。”
  无论如何,我国台湾地区的光伏产业自有其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我国大陆的产业合作还将长期持续。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研究员江华告诉记者,从全球市场来看,我国台湾的光伏电池产品竞争力仅次于大陆,未来台湾可以通过与大陆及其他地区的产业合作及项目投资,真正实现优势上的互补。目前来看,茂迪在大陆的建厂计划进展顺利。
  相对于我国大陆的光伏企业而言,台湾企业也显得更为理性,近年来并未出现一哄而上的情况,资源相对集中。在过去的一年里,其行业的整合力度也超过了大陆。就在日前的北京PVCEC上,针对我国大陆光伏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工信部副部长怀进鹏还强调,要深入落实《关于进一步优化光伏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引导和推动光伏企业自愿开展兼并重组,不断提升产业集中度。
  对于台湾光伏的未来,保利协鑫执行总裁朱战军表示,保利协鑫看好台湾光伏业发展和两岸产业合作,特别是在台湾电池技术配合下,两岸携手实现产业链降本提效。


作者:赵晨 来源:赛迪网-中国电子报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