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硅谷看美国新能源基因“突变”

2015-09-23 10:14:31 太阳能发电网
  工业4.0、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补贴、分布式光伏……似乎除了页岩气之外,最近几年在中国能源圈内最火热的舶来品都是欧洲货。一直以来领导世界的美国,真的在这场决定了世界可再生能源未来格局的大变革中掉队了么?  当《能源》记者踏上美国进行实际调查之后,我们发现,掉队的不是美国,而是我们的意识。在
  而在硅谷的互联网巨头里,谷歌、苹果等公司均已悄然投资了新能源产业,Facebook等公司则在尝试将其数据中心改造为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绿色节能建筑。当你走在硅谷腹地的各大互联网公司园区里时会发现,几乎每个公司的员工停车场都有专门的电动车车位可供充电,显示出互联网公司对电动汽车积极支持的态度。
  这正是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里所描绘的场景。不知不觉中,硅谷已经开始逐渐抛弃一次能源中的化石能源。作为二次能源的电力开始成为社会的主要消耗能源。而一个电气化的社会,正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
  浙江大学环境资源能源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陈臻在硅谷接受《能源》记者采访时表示,2009年,奥巴马上台之后,抛出了绿色能源新政,极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尽管遭遇到了一些阻力,但仍然支持了美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发布的数据,2013年,由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核电组成的新能源(未扣除水电)供应了美国国内21%的能源产量,满足了美国18%的一次能源消费。
  “新能源已经成为美国能源独立和安全的重要支柱,担当主导能源的使命翘首可盼。”陈臻说,从历史实践来看,美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曾遭受了巨大的现实阻力。由于传统能源价格的不确定性与间断性,政党之争掩饰下的能源利益集团冲突,以及社会公众的认同感程度变迁,美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的确立,具有典型的渐进主义特征。

  ▼异军突起的可再生能源
  电气化被普遍认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但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也曾给美国电力工业带来一系列问题。在十几年前的2002年前后,加州遭遇了一场严峻的电力危机:电力需求快速增长,缺电严重,同时电价急剧上扬,经常实施分区轮流停电,电力系统濒临崩溃的边缘。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预设场景中,全社会电气化程度可是远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要高的多。即便是现在,硅谷乃至整个加州的用电负荷都要高于其他地区。如此大的用电压力,无疑给曾经脆弱的加州电力工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如今,加州早就摆脱了缺电的窘境,而且华丽转身成为了全美太阳能装机量与发电量较高的地区之一。加州以及紧邻加州的内华达州现已拥有目前全美国最大的两个光热电站。


作者:徐沛宇 来源:能源杂志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