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太阳能在大起大落的光伏行业里面虽然“不显山不露水”,但始终低调地保持稳健且让同行羡慕的发展速度。 8月27日,兴业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业太阳能”)发布2015年中期业绩,其中太阳能EPC业务上升32.4%至人民币10.34亿元,纯利增加7.7%至人民币2.23亿元。 这一业绩在所有光伏上市企业中当属佼佼者。
尝试“强强联合”模式开发电站
记者:由于建筑行业市场下行,光伏建筑一体化业务是否受到较大影响?在市场因素之外,还受到哪些政策制约?
刘红维:分布式光伏并没有太多受到建筑行业下行的影响,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首先,国家支持和鼓励发展分布式光伏,相继出台了《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金融服务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专项支持方案。分布式光伏发电全电量可享受每千瓦时0.42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补贴;自用有余上网的电量,由电网企业按照当地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收购。其次,在我国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在用电量大的工业园区里,分布式光伏发电既缓解了工厂的用电紧张,又帮助企业贡献了节能减排指标。因此,这种应用形式非常受欢迎。
其次,光伏建筑一体化因其规模相对较小、个性化要求较高,主要应用于大型公共工程和商业体项目中。兴业太阳能从2004年开始进入光伏应用领域,经过三年研发和探索,2007年完成第一个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北京奥体中心,揭开了在光电建筑领域翱翔的崭新篇章。2008年开始,兴业太阳能大规模推广应用光伏建筑一体化,先后建成青岛火车站、威海市民文化活动中心、赣州博物馆、青海科技馆等一系列具有标志性的项目,社会效应和示范效应显著。
2010年,财政部联合科技部及国家能源局推出《关于做好2010年金太阳集中应用示范工作的通知》,鼓励开发区或工业园区开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集中应用,由此拉开了屋顶电站规模化应用的序幕。借着政策的春风,兴业太阳能在全国范围内的工业厂房、商业楼宇等展开屋顶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并积极参与到重点区域的太阳能光伏集中应用示范区的规划建设中。
尽管分布式光伏是国家政策鼓励和支持的应用形式,但目前光伏补贴资金发放不够及时,融资瓶颈还未得到明显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对投资者的积极性有所影响。
记者:光伏发电项目EPC的业务收入比较单一,兴业太阳能是否尝试过商业模式的创新?
刘红维:光伏EPC业务是交钥匙工程,完成后全部计入工程收入,做完这一单需要找下一单,确实在资本市场上不具有想象空间。我们正在尝试与产业链内合作伙伴、新进投资方和新能源投资基金创新合作模式,共同投资建设新开发的电站项目,并已经在广东阳江、惠州和海南屯昌的项目进行实验,未来将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
作者:王尔德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