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在困难中前行

2015-07-02 10:51:35 太阳能发电网
光伏发电的特点决定了光伏未来的主要应用方向是分布式,一旦度电成本低于工商业用电价格,分布式光伏将首先在工商业领域迅速推广,行业的成长性将彻底爆发

  海外经验
  当种种利好因素都指向分布式光伏项目时,如何让项目成功推进,解决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显得尤为关键。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发展经验可以为我国的光伏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借鉴。
  国外市场初期的分布式光伏业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有赖于国家进行的初始投资补贴。美国最初发展分布式光伏时,实施投资税抵扣政策,而加利福尼亚州实施的初始投资补贴政策更是高达直接补贴初始投资的50%。日本1995年实施分布式光伏“新阳光计划”,第一年的项目补贴为初投资的50%,以后新上项目的补贴比例逐年递减10%,直到2005年才取消了初投资补贴,补贴周期长达十年。
  德国于1999年实行的“1000屋顶项目”和1998年实行的“10万屋顶计划”均采用了初投资补贴政策。此外,德国还鼓励自发自用,从2009年开对自用电量进行额外补贴,自用电量比例越大,补贴程度越高。目前德国光伏发电已实现用户端平价上网,住宅型光伏的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15欧元。这一措施为德国分布式光伏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在融资方面,国外分布式光伏电站主要由政策性银行通过商业银行为光伏电站和其他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优惠贷款,融资成本较低。经过多年运营经验,光伏项目稳定的现金流得到市场认可,也成为能够获得银行认可的资产投资类别。光伏电站业主可以用稳定的电费收益和光伏系统资产作为抵押物,只付出较低比例的初始投资就可以开展分布式光伏项目。政策的保障使国外分布式光伏的融资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对策
  参考国外的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国情,林伯强为分布式光伏的发展提供了几条参考建议。
  首先,投资主体应多元化。目前分布式光伏主要由国家能源局推进,使用经济杠杆调节,但这样的力度远远不够。如果能与各省市节能减排标准相结合,增加分步式光伏电站市场推广量,对高耗能、直供电企业明确分布式光伏安装量指标,并作为审批条件之一,由此可以让央企、国资委成员企业、有污染源外资企业同步参与,使投资主体更加多元化。
  其次,要强化电网支撑。建设智能配电网是实现区域内“就近消纳”的基础条件。开展分布式电源并网及运行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解决新能源接入给配网带来的安全和管理问题,实现新能源的安全灵活接入。同时,还应适当加强初始补贴力度,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低收益问题。
  最后,对相关企业“宽严并济”。一方面要提高进入门槛,让真正有责任心、有能力的企业来投资,毕竟分布式光伏盈利要7〜8年时间,如果只是想利用优惠政策“赚一把就走”,这样的企业进来多了,将影响我国分布式光伏的长期发展。另一方面,对于真正专心投资分布式光伏的企业,建议相关部门尽快细化扶持政策,地方也可以出台相应配套措施。
  此外,国家密集出台扶持政策对行业发展是好事,同时更要警惕分布式光伏出现新一轮的无序竞争,毕竟优质的屋顶资源有限,各家企业抢夺市场时会不计成本地压价。如今已出现了这样的苗头,在和屋顶企业谈判时,按国家规定可以给10%的优惠,但有些企业给出了85折甚至83折,这已突破了分布式盈利的底线,属于恶意竞争。只有不断规范光伏市场,在加强监管的同时给予只够的政策支持,分布式光伏业才能在今后的市场环境中健康有序发展,迎来行业的春天。

作者:张蕾 来源:中国投资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