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同时也是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与温室气体排放国。除非中美两国在能源与气候变化问题上形成一种有效的伙伴关系,否则全球付出的努力将毋庸置疑地付诸东流。 “中国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同时也是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与温室气体排放国。除
贷款担保能有效推动清洁能源规模化 记者:清洁能源技术在研发成功之后,通常由于高成本而在商业化生产时面临难题。美国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Daniel Poneman:这个阶段的项目对于风投与私人资本来说过于昂贵,而且其风险也还没低到能够吸引公债或者是股票基金的投资者。
为了达到2030年的减碳目标,最有效的分配利益与负担的方式就是征收碳税。正如鲍尔森基金会的亨利·鲍尔森最近在纽约时报的文章中所说:针对碳排放征收赋税会掀起一股创新的浪潮。这将会刺激更多的技术研发,并降低清洁能源的成本。而新的能源产品与能源设施的开发,也将创造更多工作机会。
然而,征收碳税从政治上来说对于美国是困难的。尽管在美国北部与加拿大东部地区出现过建立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来减少碳排放的提案,但时至今日美国在联邦层级上尚未发现足以刺激清洁能源投资的公认碳价。
在美国,贷款担保已经被证明是另一个能有效推动清洁能源规模化的工具。由于将能源系统(能源制造技术或者是基本能源设施)提升至商业化应用所需资金规模庞大,再加上大家普遍认为“联邦政府在科技投资中的角色应该仅限于对萌芽阶段的科技进行投资”。因此,美国能源部并没有在科技研发后的商业化阶段进行投资。
然而两项变革使得华盛顿的政策制定环境发生了转变,并有力支持了科技公司使用贷款担保来完成前述难以完成的商业化目标。
第一项变革是美国各界对于气候变化考量的提升。气候变化在2005年的能源法案中成为了一项专门的术语。该法案也授权美国能源部提供贷款担保来“避免,减少或者隔绝大气污染物以及因为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并指出在此类担保的出具应确保资金投向先进技术,以取代现行市场上的流行技术。贷款担保不仅限于标准信用承销,也包括空气污染削减与新科技投入。
第二项变革源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造成美国商业债券市场的严重收缩与经济衰退。雪上加霜的是,自2009年初起,美国每个月都有70万工作岗位消失。为此,国会提出“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这使得更多的贷款主体能够对能源项目提供支持,特别是那些可以“即刻上马”并雇佣大量工人的项目。
贷款担保由此被用于刺激清洁能源的投资。政府发行由自己支持的担保可以降低贷款者在大型资本项目上的风险。贷款成本的降低是提升资本密集型项目活力的重要因素。风能与太阳能项目就属于这一范畴。
记者:美国能源部出具的贷款担保,在2008年以后起到了什么效果?
Daniel Poneman:尽管这些政府资金必须要作为贷款担保的有效贷款损失储备进入联邦预算,但是如果所投资的项目在完成前没有违约,那么拨出去的款项实际上都还停留在国库之中。所以,在之前的项目不违约的情况下,政府贷款担保可以持续性地成为未来更多新的零碳计划承包的源泉。
美国政府在贷款担保项目上的投入超过340亿美元,催生了首批大型地面光伏电站,促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风力发电站之一,建立了生物炼油厂等。这些项目的丰厚回报为项目本身做了最好的代言。在投入的220亿美元之中,接近35亿美元的本金已经回收。
与此同时,美国的纳税人已经从利息中获利8.5亿美元。尽管贷款担保项目在几个方面受到了批评,但是截至目前贷款担保项目的损失仅占未回收资金的2.28%。
大型地面光伏电站是整个项目的亮点。在2009年,美国还没有这样的电站,所有的光伏面板都被安装在住宅的屋顶上或者是为特别的工作中心服务。贷款担保项目为前五个大型地面光伏电站提供了支持,而随后的十个皆是由私有资本资助的。
作者:王尔德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