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大力支持储能发展 未来市场潜力不可限量

2014-12-24 10:05:17 太阳能发电网
“2015年开始,储能技术将逐步开始商业化,2020年后,储能系统将成为电力生产运营的必备部分,预计2030年储能技术将进入大规模发展期。”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高虎在潍坊日前召开的2014年中国储能电池材料及技术大会上如是说,高虎认为:“尽管目前,可再

  据悉,储能行业财政补贴有关政策、办法目前还比较少;示范项目缺乏持续跟踪和及时反馈,还没有明确的电价和成本核算体系和成本回收等行动方案;鼓励和吸引投融资方面的政策也显不足。专家建议,应制定相应的财政扶持政策,探索建立与电力市场化运营相配套的储能价格机制。
  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汪家红乐观地指出,目前,通讯基站储能领域已具备完全的商业化市场,伴随4G网络的快速建设,处于快速发展期,预计到2015市场规模会达到20亿元;国内孤岛微网等方面,已经初步具备商业化价值;伴随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程度的增加,充换储放一体作为新能源汽车运营的补充,商业化程度日益成熟,各种相关利好政策已经对市场释放出积极信号,吸引着比亚迪公司、珠海银通隆、中航锂电、天津力神等知名企业的参与和关注。
  随着储能各种能源技术路线的逐渐成熟、储能成本的持续下降以及相关政策的逐步完善,电网对储能的需求有望逐步释放。高虎认为,分布式光伏发电应该鼓励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在备案管理和投融资商业模式方面还有待突破。在2030年欧盟气候和能源政策框架中指出,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将提高到至少27%,储能是未来智能电网发展的必备技术。从2015年开始,储能技术将逐步开始商业化,2020年后,储能系统将成为电力生产运营的必备部分,预计2030年储能技术将进入大规模发展期。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有突破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主要市场应用为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储能和智能电网储能,提高可再生能源接入能力,提高能源利用率。另外,储能系统还能用于国家重要部门如政府、医院、机场、军事指挥系统等作为备用电站,在非常时期保证稳定、及时的大功率、大容量电力供应。张华民研究员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他说,我们经过10多年扎扎实实的创新研究,电解质溶液、电极双极板等电池核心材料都达到了规模化生产;原创性地开发出液流电池用高选择性、高稳定性、低成本的非氟离子传导膜,并正用于建设中的100 kW/500 kW应用示范工程;突破了大功率电堆设计制造技术、电池成组技术、电池管理控制技术及多系统耦合与综合能量管理控制技术。
  他还介绍了国外目前的情况,美国加州公共事业委员会2013年9月3日做出决定(立法)。要求加州三大电力公司按照决定要求建设储能系统,截至2020年,建设1325 MW储能系统。其目的是增加加州风能、太阳能发电的接纳能力,提高电网稳定可靠性,改善管理及调控能力。 日本政府最近投入2亿美元在北海道建立15 MW/ 60 MW?h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用于电网调频、平衡负荷,提高对风电及光伏发电的接纳能力。
  高虎认为,未来将以车用动力为重点,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加快储能研发应用,加快智能电网及先进储能关键技术,同时加快材料和装备的研发以及系统集成的创新,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以改善风电、太阳能等间歇式能源特征。

作者:马晓岚 来源:科学网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