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并不是一个很新的概念,至少从2012年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提出并传入中国后,已经在国内演绎了很多不同的版本。 尽管传入我国的时间已经超过两年,但目前来看,各方对于能源互联网的认识并不相同,在如何发展能源互联网上也没有形成共识
能源互联网并不是一个很新的概念,至少从2012年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提出并传入中国后,已经在国内演绎了很多不同的版本。
尽管传入我国的时间已经超过两年,但目前来看,各方对于能源互联网的认识并不相同,在如何发展能源互联网上也没有形成共识,更没有出现一套系统、全面、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推进实施方案。
能源互联网虽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对于能源产业和互联网行业来说,却依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能源互联网的内涵到底是什么?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能源互联网?又该怎样来一步步扎实推进?入口在哪里?
结合中海阳的实践和个人的思考,我简略地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对能源互联网发展现状的认知: 作为能源互联网这个概念的首倡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眼中的能源互联网是这样的:“能源互联网是把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在能源采集、配送和利用上从传统的集中式变为智能化的分散式,从而将全球的电网变成能源共享网络。”
他进一步设想,在即将到来的时代,能源互联网将可以让亿万人能够在自己的家中、办公室里和工厂里生产绿色可再生能源;多余的能源则可以与他人分享,就像我们现阶段在网络上分享信息一样。
简要概括,杰里米·里夫金提出的能源互联网有三个基本立足点:
1、定位在分布式的绿色可再生能源上;
2、可再生能源的主导使用形式为电力;
3、亿万人参与,互联共享,平台交易。
综合这三点分析,我们可以勾画出杰里米·里夫金眼中的能源互联网应该是:将可再生能源转换成二次能源电力,通过分布式采集和使用的交互形式、结合互联网平台技术,实现亿万人的实时能源互联和共享。
杰里米·里夫金的定义和诠释,是否就是发展能源互联网的正确方向呢?是不是囊括了能源互联网的所有内涵呢?是否就符合我们中国的能源产业发展实际和需要呢?
这当然是可以也应该探讨的,毕竟杰里米·里夫金只是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方向,为我们提供了发展思路上的启迪;到底应该怎么发展还应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这几年,国内外很多专家发表了个人的研究成果,一些大型能源企业也结合本企业属性、特点,提出了自己的能源互联网建设方案;但总的来说,一个能得到广泛认同且系统的、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能源互联网方案并没有出现?
作者: 来源:太阳能发电网
责任编辑: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