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伏行业正从低谷中复苏。记者近日调研多家江浙光伏企业发现,原本过度依赖海外市场的光伏企业,今年在国内市场已经取得不俗成绩,不少组件生产商再度扩张,部分光伏企业产能甚至明年将翻一倍,同时行业还掀起向下游光伏电站的“投资热”。
Giorgio认为,与去年相比,今年组件成本已经从每瓦0.7美元跌至0.57美元左右,减少0.13美元。扩产后成本会更低,规模化生产将更有优势。
据其预计,今年康维明出货量将达到3000万平方米,意味着康维明可为5GW组件提供背板。康维明是目前世界前三大背板生产制造商之一,在欧洲拥有8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台湾也有80%以上的份额,虽然在中国没有特别高的市场份额占有率,但中国的基数很大,是康维明未来重要的目标市场和营收及利润的增长点。
苏州维玛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伟杰也表示,2013年底光伏市场的确在复苏,国内光伏市场开始启动,特别是西部光伏电站的建设,领头羊是中电投的五大电力公司,带动国内组件厂出货。
当然,光伏业还未完全从低谷的阴影中走出来。廖伟杰认为,这两年看到很多合并、破产和重组,做不好的企业正逐渐退出市场,大概用1-2年的时间,光伏产业会更健康一些。
海宁:力拓国内光伏市场 去年,中国已成为光伏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12月中旬,在晶科能源上海办公室,全球品牌发言人钱晶接受记者专访时透露,晶科能源今年出货量在2.9GW到3GW左右。去年晶科在硅组件制造商中全球排名第四。钱晶认为,今年中国将无疑又是全球最大光伏装机容量的国家,将达到10GW-11GW左右,略低于去年的12GW,这主要是因为分布式的目标没有达到预期。
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一开始主要是做硅片,2009年开始做电池片,2010年做太阳能组件,2011年末开始往下游的电站开发发展,到2014年底,晶科能源的产能达到2.8GW左右。目前,除浙江海宁、江西上饶两基地外,公司在葡萄牙、南非还有两个工厂。
国内装机的迅速启动,有助于晶科能源逐渐摆脱对海外市场的依赖。记者了解到,就晶科能源自身而言,如今国内市场占比基本上在50%左右,去年在30%至40%,再往前基本在10%甚至10%都不到。目前晶科能源主要是大力拓展国内市场,把重心移回国内。
晶科能源在海外市场也有比较好的表现。据晶科能源人士介绍,今年公司在美国市场的团队重新进行了规划与战略部署,表现比较出色;新兴市场中,包括南美、智利等的表现都很好;国内市场前半年需求量增长比较慢,但后半年非常迅猛。
实际上不只是晶科能源,整个市场格局亦相应发生了很大变化。钱晶表示,日本去年光伏装机容量在9GW左右,美国7GW左右,但日本今年的增长非常大,在可预见的五年时间内,中国的领先位置应该是不会变的,美国与日本交替,但从长远来看,美国应该是紧随中国之后,这三大国家的总量可达到全球60%左右。新兴市场兴起速度也很快,尤其是南美市场。据了解,南美地区光照资源非常丰富。而墨西哥、智利等国零售电价非常高,光伏发电基本可做到平价上网。因此,南美市场的容量十分可观。
钱晶进一步指出,欧洲市场方面,英国市场今年是2.9GW的装机量,与德国差不多,甚至还会更高。其他一些零零散散的市场加起来也有一定的量,但会萎缩得非常快。印度市场发展不起来的原因主要在于其电力设施不够好,电网吸纳能力不强。
日前,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强对荒漠化土地、滩涂、废弃矿区等未利用土地资源的生态治理,推进创新光伏电站建设。为此,晶科能源加快了高效太阳能电池和高效高可靠性光伏组件的技术研发。钱晶表示,从全球来看,可用的偏僻地区的地面电站基本都建完了,加上分布式非常适用于即发即用——这是最好的应用方式,未来很多公司都会往分布式光伏电站方向发展,会追求更高效的组件和更高效的系统。
这也是晶科能源自称毛利率居行业首位的原因。钱晶表示,要实现产品的低成本,质量又要保证,技术肯定是核心。晶科在考量研发的成效时,不单独考虑硅片效率或组件效率又或者纯技术,而是综合考量,要求达到全世界最高的效率和最低的成本。
光伏电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地面电站,其一般在戈壁、沙漠等比较偏僻的地方,一种是在城市的分布式光伏电站,比如工商业或者居民屋顶。一般认为,城市土地寸土寸金,屋顶资源有限,而且闲置屋顶适合安装的也不多,首先是朝向,没有任何障碍物。真正能装的面积非常有限,要在有限的面积上达到一定的发电量,就要追求高效组件。
作者:官平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