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缺失、质量隐患已成为光伏融资及金融运作的最大短板。 “调研显示,不同设备发电小时数的差别非常大。”在日前国家能源局组织的光伏产品质量座谈会上,国家开发银行新能源评审处处长谭再兴表示:“这对金融机构的投资是比较大的威胁。” 融资难或将成为
标准缺失、质量隐患已成为光伏融资及金融运作的最大短板。
“调研显示,不同设备发电小时数的差别非常大。”在日前国家能源局组织的光伏产品质量座谈会上,国家开发银行新能源评审处处长谭再兴表示:“这对金融机构的投资是比较大的威胁。”
融资难或将成为光伏发展目标最为重要的考量因素。按照国家能源局规划,“十三五”期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至少达到1亿千瓦,预计截至2014年底,中国光伏装机容量累计达到3000万千瓦左右,这意味着,在未来五年中国仍需新增容量7000万千瓦,按每千瓦投资8000元计算,光伏产业资金需求高达5600亿元,其中接近80%来自银行贷款。
今年10月,招商银行发布的《光伏发电行业信贷指导意见》显示,银行介入光伏行业已具有较大空间和前景,招商银行目前也已经把“光伏电站行业”定为“适度进入类行业”。
尽管招商银行开始松绑光伏信贷,但大多数银行及保险等金融机构仍然持观望态度。“金融机构对光伏产业看不清。” 座谈会上,太平洋财险副总经理苏力军说:“行业急需推出统一的标准,如组件衰减率。”
事实上,对光伏电站质量的担忧不仅削弱银行贷款的信心,还将影响光伏资产证券化、光伏电站发电量质押等多种已在国际市场十分成熟的金融运作手段。
然而,衡量光伏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即组件衰减率标准在中国仍处于缺失状态,光伏制造商、发电商、银行、保险公司以及认证机构呼吁尽快制定统一的组件衰减率国家、行业标准。
光伏组件质量问题仍存 高衰减率组件等频发的质量问题正在中国西部光伏电站蔓延。
第三方检测机构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副主任纪振双曾公开表示,在对国内32个省市,容量3.3GW的425个包括大型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光伏电站所用设备检测发现,光伏组件主要存在热斑、隐裂、功率衰减等问题。
根据检测,新疆某8MW光伏电站,3178块光伏组件中红外成像抽检2856块,其中19%存在虚焊热斑效应;青海某50MW光伏电站发现29%光伏组件出现明显蠕虫纹隐裂,甘肃某10MW光伏电站,抽检发现高达58%的光伏组件出现功率明显衰减。
业内分析表示,通常而言组件的光电转化率年均衰减应该控制0.8%以内,然而前述光伏组件的表现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一范围。鉴衡认证中心主任秦海岩告诉记者:“关键设备的质量问题,如功率衰减比较严重。”
作者:陆宇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