昱辉阳光这样一家光伏制造商,近期正遭遇着华尔街的质疑。 11月26日,其财报相比阿特斯、晶澳太阳能和天合光能等都不算十分理想,组件和硅片的出货量同比在下降,净利润亏损。该公司股价在美国时间26日当天收盘时下跌了7%。业绩不佳与其独特的OEM代工模式有关,因此
海外大量代工 更为与众不同的是,昱辉阳光虽有每年2.3G瓦的组件产能,但在中国的产能区区1.2G瓦。而天合光能、阿特斯等公司,把数以2G瓦以上的组件产能,都集中于中国地区。
目前,昱辉阳光在波兰、土耳其、南非、韩国、马来西亚和印度,都有代工企业。它通过OEM的方式,从台湾或其他地区购买电池,再于这些代工基地加工成组件,就地或直送欧洲等区域。
比如其在印度、马来西亚、波兰等地的代工量,都超过了200兆瓦每年。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其可完全规避海外制裁中国的各类措施。这也是为何其他光伏公司在欧洲的出货量大幅削减,但昱辉阳光却保持欧洲市场稳定的最主要因素。
李仙寿曾说,2012年时,觉察到贸易战的问题,就把企业从制造业的这一定位,变为了服务业,开始做代工,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当别人都退出欧洲时,昱辉阳光却在进攻欧洲,欧洲的工作人员达到了100多人。
他曾认为,欧洲的大型地面电站确实在萎缩,原因为补贴逐渐下降,收益也在降低。但按昱辉阳光的思路,它不再关注低利润行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高利润的商业、住宅及整体解决方案上,而且该公司也看好欧洲分布式业务。昱辉阳光的目标是,打造出一体化的全球制造基地,实现轻资产运营,并推动自己的组件销售和优质电站业务。“这并无不妥,但别的公司没尝试过这种做法,”NPD Solarbuzz高级分析师廉锐表示。
而另一分析师则称,从今年第三季度的组件出货量来看,昱辉阳光未达预期、第四季度的出货预测等数据也不算高。而且,OEM模式的毛利率要比现有其他公司的产品毛利率低,加上欧洲调低了进口组件限价(从0.53欧元每瓦下调至0.52欧元每瓦),短期内昱辉阳光的OEM模式出货量及竞争压力,也会由此发生变化。
各类因素叠加之后,势必会让这家企业带来一些烦恼。“不过,光伏市场的变数太多。现阶段,可能昱辉阳光的表现不算抢眼,但独特的战略布局,是否会赢得未来市场还说不清楚。”廉锐说道。
作者:王佑 来源:一财网
责任编辑: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