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圈地高“地耗”之痛 屋顶光伏或是出路

2014-11-19 16:47:23 太阳能发电网
  土地浪费和粗放利用以及由此导致的高“地耗”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发展的突出问题。专家指出,企业是占比最大的用地主体,在“成本约束”不强的情况下,企业浪费土地几乎难以避免。   记者采访获悉,由于土地紧缺,一些企业开始自想办法提高存量土地利用效率,在没法平面铺开的情况下,立体发展向空间要地。然而,有这样意识的企业还比

  把“圈地”者挡在门外
  以前出让合同约定不明,企业对土地“圈而不用”的情况多有发生。杭州、上海目前推行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业用地出让时在合同里约定好后续开发周期、转让限制等要求,对土地做到全过程管理。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庄少勤告诉记者,目前上海已经启用新的出让合同,加入了政府对企业节地的要求,而且将尽快建立一个电子信息系统,监督企业按照合同利用土地。
  “根据大样本调查,绝大多数企业的生命周期在20年以内。” 庄少勤说,通过缩短工业用地出让年期,可以减少企业倒卖土地,到期之后,真正做得好的企业还可续期。从今年8月起,上海全面实施工业用地20年期出让制,只有个别重大、重点项目年期仍为50年。作为中小企业集聚区的浙江,也正在部署弹性年期出让方式。
  上海市奉贤区委书记周平认为,工业用地出让期限由50年减少到20年,对全社会有利。现在一般的企业寿命只有十几年,而上海等长三角地区的土地资源又很稀缺,期限太长导致大量土地沉淀在企业手里。缩短年期便是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让每一寸土地都发挥价值。
  在招商引资“争抢”下,很多企业向地方要地都是“狮子大开口”,但“圈占”之后,不少土地长期“晒太阳”。“尽管很多都是‘影子项目’,但国土部门不得不当‘真项目’来办。”江西省鹰潭市国土局副局长童年茂说,为了既留下项目,又防止企业“圈地”,现在不少地方都对这些“大项目”实行分批出让,见了兔子再撒鹰,有效避免了一次性出让带来的闲置问题。与分批出让类似,一些地方还采取先租后让的方式,先等企业“落地”投产之后,再出让土地。
  成本约束激发节地动力
  工业用地“摊大饼”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企业拿地成本低,在二级市场转让有利可图。为解决这一问题,杭州在今年初将工业用地最低价由过去的32万元/亩提高到90万元/亩。“现在二级市场的价格也就八九十万元每亩,对企业来说,一、二级市场之间的比价基本均衡,‘圈地’牟利的空间没有了,土地利用自然而然就节约集约了。”网易杭州公司公共事务总监刘正俊说。
  高成本正在对企业节约用地形成内在约束。浙江绍兴恒元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茅元根告诉记者,企业2011年在当地拿到24亩工业用地,每亩110万元,因为成本高,所以企业加班加点6个月就建好了厂房,一年内就安装好生产线正式投产。“因为买地贵,所以厂房都建成了5层,容积率是2.7。”茅元根说,成本在那里摆着,不得不想尽办法提高利用率。

作者:王政 叶锋 李松 潘琪等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