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浪费和粗放利用以及由此导致的高“地耗”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发展的突出问题。专家指出,企业是占比最大的用地主体,在“成本约束”不强的情况下,企业浪费土地几乎难以避免。
记者采访获悉,由于土地紧缺,一些企业开始自想办法提高存量土地利用效率,在没法平面铺开的情况下,立体发展向空间要地。然而,有这样意识的企业还比
“地皮倒一下手就能赚钱”
“土地市场是一个不断上涨的市场,而且倒腾土地的企业都赚到了钱,大家都知道拿到地就是资产增值,就能赚钱,所以大家都愿意多拿地。”杭州一家企业的负责人说,绝大多数企业都有这样的认识,他们哪有动力少占地?
他举例说,自己的企业2013年从其他企业手里转让获得一块地,该企业当时是15万元/亩拿到的,卖出是60万元/亩,今年自己企业转让出去是83万元/亩。
“什么也没干,地皮倒一下手就能赚钱,谁不愿意多拿地?”他说,只有当“圈地”不赚钱,反而要付出持有成本的时候,土地才会节约集约利用。
浙江绍兴市索密克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沈百庆认为,当前一些发达地区工业用地价格相对还是较低,没有真实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政府本来为促进产业发展而低价把土地出让给企业,不少企业却利用一、二级市场的价差来牟利,土地实际在“空转”,没有发挥其效用。
“真正做产业的不会去打这种主意,靠土地赚钱的情况政府应该强化管理。”沈百庆说。
尽管是招商引资的受益者,但江西光辉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闵林辉认为,要规范企业用地,关键要进一步规范当前过度、无序竞争的招商引资。
他举例说,现在地方都想当工业用地“价格洼地”,而不是“价格高地”,甚至有的县明确,我们的地价就是要比隔壁县低100元/亩,这样才好跟企业推介。在此情况下,土地市场便成为一个买方市场,只要企业能“落地”,多占点地又算什么。
一些地方正试行提高工业用地价格,以便让企业形成内在成本约束,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杭州中能汽轮动力有限公司行政事业部部长曾亦兵表示,杭州提高工业用地价格,确实让企业拿地成本大幅攀升,更重要的是让一、二级市场的价格基本均衡,企业多占地的成本太高,就会“做存量的文章”,想办法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不过,一些企业负责人认为,尽管成本约束可以激发企业节地的动力,但是当前提高工业用地价格还是要慎重,以免给制造业企业带来负担。
他们建议,尽快启动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等制度改革,改变当前的供地格局,同时搭建二级市场信息平台,通过市场化的流转让土地利用更有效率。
作者:王政 叶锋 李松 潘琪等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