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美国商务部的计划,美国第二次对华光伏产品“双反”的终裁日期被确定为2014年12月11日,终裁结果将直接涉及到中国光伏行业逾30亿美元的出口额。此时,留给中国光伏企业继续抗诉的时间已不足月余。
中国光伏企业严阵以待,国家商务部也尚握有可与之斡旋的“多晶硅‘双反’贸易加工”这一张底牌。但不料,在此敏感
时间可以还原历史真相,以史为鉴也可知得失。美国出台的一系列措施,不仅让我们看清美国“双反”中国光伏产业的目的,也让我们明白美国要打压的绝不是国内光伏产业链上的某个环节,而是国内整个光伏产业。
但是,同在“双反”漩涡里的中美,相较美国行业暂时搁置分歧,采取一致对外的策略,中国企业在处理国际贸易纠纷时则显出较为幼稚的一面,部分企业不仅不能和国家政策保持步调的一致,还出现了“钻”国家政策空子的情况。
在国家商务部8月14日正式出台多晶硅“双反”政策后,我国下游光伏企业即加速了从美国进口多晶硅的速度。从有色协会硅业分会最新发布的报告,9月份我国多晶硅进口总量为9942吨,其中通过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多晶硅量为6415吨,占当月总进口量中的64.5%;其中,从美国按加工贸易方式进口1698吨,除去不在反倾销范围内的189吨半导体用多晶硅外,其它全部为规避反倾销税的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的太阳能级多晶硅,美国企业提前一年锁定了中国市场的订单。
国内部分光伏企业这一行为,不仅大大缓解了美国REC、Hemolock等企业即将在年底面临的国内多晶硅“双反”征税的压力,也大幅削弱了国内商务部多晶硅“双反”这张底牌的份量。一直参与光伏“双反”一位国内律师表示,国内多晶硅“双反”这张牌的作用丧失,在美国终裁之时,中国企业只能束手就裁。从更深远地影响来看,不排除在美国与中国的光伏整体谈判的预期中,丧失谈判地位的可能。
作者:钟银燕 来源:能源网-中国能源报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