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办的2014中国光伏电站性能检测与质量评估技术研讨会于2014年10月31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办,此次会议以“贯彻政策方针、遴选技术产品、确保电站质量”为主题。积极应对电站质量问题对于行业发展带来的挑战,参与《光伏电站性能检测与质量评估技术规范》的意见征求工作,贯彻落实《规范》的各项要求,
还有智能分布式的储能,这个取决于储能技术跟太阴能的行业结合起来。我最近跟很多储能公司谈。上次来北京也是参加储能的论坛,发现储能和太阳能的结合应用前景比太阳能本身的前景还要大,大家也多关注储能。最后形成智能电网。我提的概念就是能源互联网千万要注意,不能基于现有的电站去讲能源互联网是虚的,实的东西就是电站内部智能化,电站内部没有智能化,那就是一个电站一个电站去玩,玩不出什么花样。这是我家屋顶的数据,大家会问单晶硅、多晶硅、薄膜发电怎么样,单晶硅、多晶硅、薄膜在我初装三个月左右的数据来看,他的发电的PR值是一样的。你装机容量多少,他该发的电基本上一样,这个取决于很多要素,安装的地点、安装的角度有关。如果单晶硅用最佳角,应该比多晶硅会好一些。我认为薄膜正常来讲还是要平铺,不能绝对平,绝对平的话你的运维有问题,灰尘和水的积压大大减少你的发电。
普通没有优化大家都一样,有优化的差异太大了,我新建优化的发电能力比普通多晶硅多了13%。我上星期整理过去十个月的数据,十月份的数据发现我的芯片优化的多晶硅居然比普通多晶硅多了25%的发电能力。事实上我在上海没有什么大的遮荫,没有。这个变化来自哪里?我深刻体会到灰尘的影响。因为这段时间灰尘的影响对发电影响很大,这个大是对普通来讲,他达到25%的发电的差异性。要相信技术能改变世界。
我这里做了一个简要数据的测算,1GW的电站,把他的发电能力提升,从20年来计算,我用的发电能力提升只有12%,可以很明确告诉大家,以我个人的理解绝不仅仅是12%。中国的外部环境影响太多了,最保守12%来算。20年下来,1GW收益可以多25亿,扣掉成本3毛钱,按照你真正的发电功率去做标撑。运维成本也大大下降,长远战略来看我们这个产业一定要发展智能。如果用外观优化,1GW,成本高一些,提升效率低一点,把两个都扣除掉,也有达到8个亿以上的收益率的增加。
最后说去年全球大概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外观优化,全球实现1GW,中国非常少。中国急功近利,只看短期发电,增加几毛钱的成本大家不乐意,我们是比较傻的。都不看长远的发电能力,从真正的以后的发展,以我的判断大概三年左右智能芯片的组件是这个产业里面几乎唯一的选择,每块组件的内部都是优化的。现在的业主包括政府要受教育,真正的电站要25年动态要看他的经济性。非智能,不投资。在座有投资界的朋友要注意。谢谢。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作者: 来源:机经网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