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优化或成光伏产业新蓝海

2014-11-04 09:17:52 太阳能发电网
欧美“双反”余威尚在,国内政策陆续出台,中国光伏电站开发正徐徐拉开大幕。但摩拳擦掌的中国光伏业在迎来春天之前,却不得不面对一个新的困境。 近日,西部地区频繁曝出光伏电站质量问题。根据第三方检测机构北京鉴衡认证中心的一份报告,全国已调
  缘何而起
  是何原因导致了西部电站质量问题频出?
  目前的一种说法是背板质量不过关。不过该说法却也存在争议,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该说法来源于相关厂商,而非第三方研究机构,因此不能完全采信。
  该业内人士认为,环境复杂、产品质量缺陷、“抢装潮”等各方面因素都可能影响电站质量,但目前国内大部分电站只运营了一两年时间,难以科学判断,他呼吁第三方研究机构对此进行系统的调研。
  另一位业内工程师则告诉记者,不论是太阳能组件的输出功率不达标、施工安装时的连接件接插不当还是光伏逆变器不正常的停机等现象都时有发现。
  吴协祥则指出,根据他们的经验,90%以上的质量问题都来源于安装环节。
  吴协祥告诉记者,部件质量相对可控,各企业也都有可追溯的质量管理体系,但安装过程却缺乏充分的监督管理。例如,组件在工厂里都非常注重细节,甚至连轮子都要采用防震包装;可到了安装现场则完全是另一番场景:乱扔乱拖,甚至乱压乱踩。安装,成为整个链条中最为薄弱、最不专业化的环节。
  这种“不专业”也和每年下半年集中出现的“抢装潮”密切相关。
  由于目前我国在电站建设批复上采用“路条”制,导致第三、四季度出现“抢装潮”,安装队伍多以当地临时工为主,人员素质低、管理不到位。
  “很多持币待购者跃跃欲试,但现在路条制度不乏猫腻,带来的质量隐患太大,谁还敢买呢?”吴协祥说。
  最为业内人士诟病的还是太阳能电站招标的“低价中标”制。一位光伏组件制造商告诉记者,整个产业链都是“低价中标”,企业被迫向低价方向发展,虽说不至于偷工减料,但肯定会不断侵蚀产品质量,后果严重。
  吴协祥则认为:“从部件生产、运输、安装直到电站运维,链条中的环节缺一不可,质量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
  另一位业内专家则表示,太阳能电站是诞生没几年的新产业,应该允许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不能因此认定这个产业不健康。但他同时也对这种爆发式的增长持有疑虑,“任何产业发展过快都存在隐忧”。


作者:陈欢欢 来源:中国科学报 责任编辑:gaot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