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推行碳配额托管机制 考验机构投资者运作能力

2014-11-04 09:02:06 太阳能发电网
国内碳交易试点中最早开市的深圳即将推出碳配额托管机制。这是深圳碳市场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及探索之后,在交易方式上所做的又一重大创新。 配额托管,意在解决企业交易不活跃的问题。碳市场建立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让节能主体实现额外收益,而获利的前提是“交易”

  对于交易所而言,最关键的职责还是风险控制。在制度设计中,这主要通过两方面措施实现:
  一是禁止托管会员提前转出资金。在约定托管日期到来前,托管会员不得将配额托管交易产生资金从本所在存管银行设立的第三方存管账户转出;在约定期满后,托管会员转出资金也需要经过交易所批准。“只有托管会员已经兑现了承诺,我们才会批准。”葛兴安说。
  这种设计看似苛刻,但却是交易所认为的必要之举。葛兴安解释说,毕竟托管单位几乎是零成本从控排企业那里取得配额,其账户里的资金也大都是这些配额交易而来,所以交易会员变卖托管配额后抽逃资金,是最大的风险。
  第二个风险防控机制是托管会员需要交纳一定数量的风险保证金和违约保证金。其中风险保证金可以选择一次性交纳300万或是按5元/吨交纳,而违约保证金则是50万。前者用于托管会员无法兑现承诺时,弥补控排企业损失;后者则可因托管会员违约而直接被交易所没收。
  此外,交易所还将对托管会员进行考核。具体而言,托管配额在100万吨以下的托管会员,其年度交易数量不得低于20万吨;托管配额在100万吨以上的托管会员,则要求交易量达到20%以上。
  另据了解,托管会员所能够持有的最大配额量被限定为200万吨。按照交易所设定,2014年至2016年,托管会员席位不超过十个。也就是说,在假设配额总量为三千万吨的情况下,托管配额数量最大可覆盖深圳年度配额总量的三分之二。
  托管会员成为最大的风险承担者?
  根据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发布的深圳碳市场年度报告,截至6月30日,深圳碳市场共有6家机构投资者和640位个人投资者参与了深圳碳交易。
  但从买入数据看,机构投资者的买入量仅占到全年买入量的1.68%,个人投资者占9.45%,控排企业占88.87%;从卖出数据看,机构投资者占1.49%,个人投资者占6.97%,控排企业占91.54%。
  也就是说,过去一年,深圳碳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度非常低。值得关注的是,在即将到来的配额托管机制下,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度能否得以提升?
  这首先取决于托管业务在控排企业间的渗透率。陆续有企业向记者表示,愿意参与托管业务。“我们配额一直放着,怕来年不够用,但是如果能够交给专门的机构去管理,只要保证我们到时候有配额交,也不错。”深圳海量存储设备有限公司碳管理人员告诉记者。
  从托管制度的设定看,对控排企业来说,参与托管可谓“零风险”。“虽然协议里也会涉及损失条款,但若是配额有损失,那企业肯定宁愿放着也不愿拿出来。”深圳嘉德瑞资产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明对记者说。
  这样一来,几乎所有的风险都由托管会员承担。前文中所述的风险保证金已经是一个不低的门槛。“300万风险保证金、50万违约保证金拿去做投资理财一年的收益是多少?加上入会费、年费等投入,参与托管业务的收益能够打平吗?而且控排企业要求只赚不赔,托管会员能做到吗?”一家参与宣讲会的碳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说。
  肖明参与当日的托管会员宣讲会后认为,托管会员在与控排企业签订托管会员协议时,“只有将CCER搭配进来,才有得玩儿,”肖明说。
  具体说来,就是在接受托管时约定履约配额的10%由托管会员以CCER的形式返还。“这样一来,我们之前囤积的CCER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出口。”肖明解释说。
  此外,超越联创环境投资咨询公司和芬碳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也表示对托管模式很感兴趣。“我们一直在寻求跟控排企业合作的机会,交易所搭建这样一个合作机会是挺好的。”芬碳资产管理公司项目经理宋大伟专程从北京来到深圳参加宣讲会,并对交易所本周将要举行的托管会员和企业的对接会表示期待。
  另有消息称,日本的myclimate公司也在积极联系深圳30余家纳入管控的日资企业,希望与其开展托管业务合作。
  接下来,如果控排企业能够积极参与配额托管,那么深圳碳市场的专业参与度将有较大提升。然而,广东一家碳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机构投资者参与意愿不强,根源还在于碳市场缺乏透明度和稳定的政策预期。从这个意义上说,配额托管机制只是“治标”之策,提高碳市场流动性还需标本兼治。

作者:卜凡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