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政府推动光伏应用的政策陆续出台,中国光伏电站开发的大幕正徐徐开启。2013年,中国新增并网光伏发电装机达12.9GW,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光伏应用市场。 然而,一座座光伏电站拔地而起的同时,组件的质量问题正逐渐浮出水面。第三方检测机构北京鉴
中国地缘辽阔,气候和环境差异明显,这使得背板材料需要经受得住更为严苛的考验。中国大多数大型光伏电站都建设在西北部地区。随着户外使用时间的延长,风沙磨损会不断减薄背板外表层材料的厚度,所以背板外表层耐磨性能和厚度非常重要。但有些国内光伏组件采用FEVE涂层背板材料,不仅脆而且不耐磨,使用一段时间出现了开裂剥落和厚度减薄现象。
省小钱、花大钱得不偿失 光伏发电是相对成熟的技术,拥有可预测的能源产出和稳定的现金流,被国内的一些发电集团称为晒着太阳的现金奶牛。在国外,光伏电站证券化之后,是非常成熟的金融产品,被众多基金持有。
对于生命周期达到25年的光伏电站而言,组件质量是影响投资收益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如果组件寿命不达标,或者光电转化率衰减过快,则一切的投资测算都是构建在沙滩上的城堡。
目前国内已建成的光伏电站中,具备投资安全边际的潜在可收购对象非常少,除了政策及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外,最大的担忧,正是对这些光伏电站的质量缺乏足够的信心。
8月5日,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关于大型光伏电站高效可靠运营与发电增效研讨会上表示,“银行和投资者对光伏电站有顾虑的重要原因,仍然在于电站的质量,而这一点却并没有引起电站开发商的足够重视”。
对于光伏组件企业而言,硅片部分是核心,企业从硅料采购到组件制造,每个生产环节都应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但是非硅部分,如背板、边框、银浆、接线盒等材料对组件质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尤其背板材料,更是组件寿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为了降低初装费用,而采用未经时间检验的背板材料,是因小失大。
业内人士分析,为了降低成本而使用未经实绩验证的背板材料,非常得不偿失。使用未经实绩验证的背板材料,每瓦成本或许能节省0.01元到0.12元之间,但这也仅相当于光伏组件1-29天的发电量而已(以25年的年限计算)。其带来的后果则可能导致电站寿命缩短、电力输出大幅衰减率。同时,可能导致电站的内部收益率从预期的11%左右降低跌至5%以下。
以西部一类地区20MW光伏电站为例,就一片250W的光伏组件而言,使用优质背板所增加的系统成本占总投资比例极低。对于上述电站,只要多发一些天数的电,就足以收回投资成本。相对于可延长组件多达10年使用寿命来说,这些成本几乎可忽略不计。
作者: 来源:今晚网
责任编辑: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