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之际,越来越多的企业正进入这一领域“掘金”。江苏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林洋新能源”)便是其中一家。 9月11日,林洋新能源副总经理王伟向记者介绍,近几个月里,林洋新能源不断寻求屋顶资源,并找了一些具备条件进行分布式电站投资的地方。“我们在三个月开工了一批分布式电站,大概6
任东明认为,表现在政策层面上,是政策规划出台比较滞后,与相关规划协调性不足,主要是中央与地方规划、可再生能源规划和专业规划之间协调性不足;再就是补偿资金不足,虽然电价征收标准提高到1.5分,暂时缓解了补贴量不足,但这种不足状况,还可能继续困扰整个产业发展。“因为装机量还要扩大,补贴量还要扩大,所以如果不涨电费附加的话,还会面临一些问题,这也是政策本身面临的问题。”
目前,上海、江西、河南、山东等省区市已经出台了在中央补贴的基础上又加价补贴分布式太阳能的政策,这对分布式光伏下一步发展,也是很大的促进作用。但这些政策,现在有些还没有到位。
路条乱象 来自光伏企业层面的感受,可能更加真切。
“我们是民营企业,不能跟央企、国企来抢西部大型电站的‘路条’,想要大规模建设,现在确实有难度。”王伟说。
据介绍,林洋新能源资金比较充裕,不仅负债率低,还有充分的各大银行授信,但并没有“路条”。 “有很多民企不断地在找我们进行合作。打比方说,你手上有路条,我有资金,看看双方怎么建设。”
在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王仲颖看来,让拿“路条”的企业跟有技术有钱的企业合作,就像二道贩子倒买倒卖,无形中项目成本肯定要增加,“的确现在有些政策有不合理的地方,需要调整、细化”。
王伟表示,以前政府发“路条”是两年有效期,在这两年里,倒卖几道都可以倒卖出来。他建议,路条要在有效的时间之内发放和有序发放,“不要说两年建设,必须三个月之内开工,半年之内、六个月之内做不完,这个路条就取消了”。
“像100兆瓦的电站,现在5个月就能干完了,给6个月时间开工建设应该没有问题。但很多人把路条囤积在手上,想做的人做不了,国家以为电站建设好了,指标已经完成了,其实路条在口袋里,不一定能建设出来。”王伟说。
按照中节能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华斌所述,实际情形可能更加严峻。
他表示,现在买卖电站的事情很多,不仅拿到路条的可以卖,拿到核准的也可以卖,建了一半可以卖,建完了也可以卖,这些都导致很多电站不负责任地建设,建完以后就卖了。“去年我一个朋友买了电站,后来弄得发电效益上不来,其他的老得去检修,对企业造成很多困难。”他说。
在他看来,国家的政策出得比较快、比较好,市场也活跃起来,很多之前没有进入太阳能电站投资领域的,现在进来了,“大家可能都看这碗饭比较好端,都去抢,市场上争路条的多了,这样肯定会有他不去投资,而仅仅找批文这种现象,肯定会有”。
曹华斌建议,今年能不能完成国家下达的指标,不管批给哪个公司,可以限定多长时间必须建完,建不完收回给别的企业去做,各个省份都可以考虑这样操作方式。
作者:张国栋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