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炜:从德国光伏看政策效果“悖论”

2014-09-09 09:29:58 太阳能发电网
8月18日的《中国能源报》围绕德国新能源政策成败,发表了观点完全不同的两篇文章,《可再生能源就要“赢”了》和《高电价:德国“能源转型”之殇》。因为事关人类未来,所以讨论尤为重要;因为观点相反,所以更加吸引眼球。笔者认同前者的事实,更加倾向后者的判断。 200
  8月18日的《中国能源报》围绕德国新能源政策成败,发表了观点完全不同的两篇文章,《可再生能源就要“赢”了》和《高电价:德国“能源转型”之殇》。因为事关人类未来,所以讨论尤为重要;因为观点相反,所以更加吸引眼球。笔者认同前者的事实,更加倾向后者的判断。
  2004年《可再生能源法》的强力推行和强大的补贴政策,启动了快速增长的德国光伏市场。2007年的明确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要占能源供应的50%,更使得德国成为全球新能源发展的模范国,论及光伏言必德国。2012年后德国光伏补贴大幅下调,光伏安装量也随之大幅下调。对此,“德国已经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不需要补贴政策了”和“德国的电价上去了、光伏安装量大幅下降了,说明政策的不成功”,两种评价决然不同。讨论的核心,事关人类需要什么样的光伏政策。
  新能源必须发展是毋庸讨论的。前几日,当中国最大的热电企业华能的一位朋友说,他们为了减排付出了大量资金,排放量已经下降了90%以上。话音未落,立即成为众矢之的。化石能源能否做到无污染总是被人质疑,新能源必须发展已是更多人的共识。
  人类必须为新能源发展付出高额成本是毋庸讨论的。早期的新能源发展是无力与化石能源在同一个成本线上竞争的,人类必须为此付出巨额成本已是共识。好在这一数得清的付出与化石能源为了减排数不清的付出相比,账是可以算清楚的。
  新能源补贴政策制定的合理与否必须讨论是毋庸讨论的。粗略地估算,中国为光伏的补贴已经不应少于300亿人民币以上,德国为光伏的补贴已在千亿欧元以上。如此巨额的补贴政策及其效果合理与否,很有讨论的必要。
  正确的光伏政策制定和效果应是什么样?笔者以为:
  1)努力判断光伏产业能够发展至具有完全市场化竞争能力的时间和补贴总量;
  2)充分考虑社会能够承受的最大补贴能力;
  3)补贴标准和补贴时间稳步递减;
  4)当补贴政策发生变化时,光伏市场走势不发生重大变化。

作者: 红炜 来源:新浪博客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