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技术进步促能源产业破茧前行

2014-07-08 11:11:14 太阳能发电网
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时专门提出,要推动能源技术革命,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能源结构调整的核心就是技术革命。当前我国能源行业几乎每个细分领域都在等待技术破题——传统

  “考虑到油气行业本身的资源特点,再加上其本身是一个生产活动和经济活动,在选择工作对象时必然应先干简单容易的。可以说,中国的常规油气开发仍在走上坡路,如果用现阶段开发页岩气的热情、理念、技术和方法去发展整个石油上游业,发展‘常规’,成果肯定要大得多,调结构的目标就很容易实现。”查全衡指出。
  与此同时,近两年一些煤化工关键技术的突破,也使得煤制油和煤制天然气成为行业发展热点。
  但是不少专家一致认为,煤制油和煤制气只是现阶段油气产业的一个战略性补充,从能源持续和环保角度讲,不应大规模推进,其长远定位更多应是储备性技术。
  相反,在以大气治污、节能减排为发展主题的当下,正是生物质能源产业破茧前行的大好时机。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强调,当前我国生物质发电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发电项目利润正稳步上升。
  与此同时,被视为更具变革性意义的生物质制油技术也已获得突破性进展,其在经济性和环境成本上均优于煤制油。在这位业内人士看来,发展生物质能源要优于发展风能、太阳能。
  技术创新亟需体制破茧
  产学研结合得好,技术进步就会通畅。目前我国在产学研结合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明显差距,特别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企业层面研发投入不足、行业市场化程度也不高,一些能源产业关键领域取得的成果并不多,无论太阳能、风能、核能还是页岩气,仍有待更大、更彻底的技术突破。与此同时,产业与科技成果的融合效率还不够高,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的渠道也还不通畅。
  林伯强指出,技术革命离不开生产革命和消费革命,也离不开体制革命。技术革命是一个过程,技术突破不取决于偶然性,而是取决于投入的多少,与现有政策环境息息相关。
  以油气行业为例,“找油找气就是要依靠技术的不断进步,把以前不能经济开采的那部分油气利用起来,现在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技术进步不仅提高了油气采收率,更使得曾经的开采‘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而随着工作对象发生变化,体制和机制都应相应调整,鼓励油气上游业投资与研发的‘百花齐放’。”查全衡说。
  查全衡进一步指出,为促进油气上游业的勘探开发,当前国家层面要抓好三件事:一是完善矿权管理;二是尽快建立储量市场;三是赶紧把为油气企业服务的技术市场(油服市场)做大做强。“如果中国有一批技术水平一流、服务水平高、成本低的技术服务公司,所谓‘众人拾材火焰高’,肯定能取得很大成功。”
  而对于众多能源关键领域“第一桶金”的投入,主要还是依靠政府。“政府一方面要加强引导,另一方面要强化对基础研发和终端利用的支持力度。”林伯强说。
  受访专家指出,以国企、央企为核心的研发体系未必能带来足够活力。国家层面应大胆放开、全面鼓励民营企业涉足,特别是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升级可以全面放开给民营企业来做。“我国新能源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对其政策扶植的目的应是培养基于技术进步的核心竞争力。政府部门只需做好税收减免、资金补贴、人才招揽等服务性工作即可。”
  同时,“企业为主导、市场为主导、实践为主导的理念必须加以贯彻落实,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有效结合必须建立在生产环节之上,如此方能避免空研究、空理论等不良现象。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核心技术的攻关不可以、不可能依靠国外企业取得成功。”任浩宁说。



作者:仝晓波 来源:能源网-中国能源报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