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光伏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

2010-07-14 10:11:33 太阳能发电网
近年来,随着光伏产业在全球各地的日益盛行,世界光伏市场取得快速发展,光伏化学品迎来了大发展时代。美国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日前发表的研究报告称,2005年全球光伏化学品市场规模仅为1.24亿美元,2008年就增至3.06亿美元,预计未来该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至2015年,该市场规模将猛增
利在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为66万亿千瓦时,比2008年的58万亿千瓦时增加了约13%。在所有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发电量增长幅度最大,从2008年的193亿千瓦时增加到2009年的1000多亿千瓦时,增加了近5倍。
  而捷克能源监管局的报告则显示,与2008年相比,2009年上半年捷克太阳能电站的数量就增加了三分之二,达到2046座。全国太阳能电站总装机发电量增加近50%,达到80.21兆瓦。2008年初,全国太阳能电站才只有249座,装机发电量为3.4兆瓦。

  美国:政策效应渐显 市场稳步增长
  近年来美国太阳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首先,在小布什时代,已批准的八年退税优惠政策为美国的光伏产业发展开了个好头;另外,奥巴马政府一上任便颁布了可再生能源计划,政府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倾向可见一斑。而以加利福利亚等州为代表的美国地方政府用税收以及优惠贷款等手段鼓励可再生能源;再次,和欧洲市场相比较,由于发达的市场竞争机制,美国市场拥有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价格低廉的优势。
  2009年,美国政府支持太阳能产业的力度不断加大。包括从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中拨款4.67亿美元,用于促进太阳能和地热能的开发和使用。以及为帮助太阳能产业有关企业渡过难关,美国能源部为其提供5.35亿美元的贷款担保等等,这些都是美国光伏市场稳步增长的重要保障。
  在此带动下,2009年美国光伏市场容量稳步增长,新增安装量超过480MW。而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太阳能电池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则显示,在2008年的太阳能光伏市场国家排名榜上,美国以342MW的容量排名全球第三。
  美国光伏市场的稳步增长势头,还体现在对制造厂商吸引力的增加。2009年11月15日,中国光伏龙头厂商无锡尚德表示,其将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兴建制造工厂,并于2010年第三季度左右投产,初始产能将为30兆瓦。而日本京瓷太阳能近日也透露,为实现在全球生产10亿瓦能源的目标,其位于美国加州的太阳能模块工厂将于2010年上半年投产,初期将锁定每年30MW模块的目标。
  姜谦指出,虽然中日两家企业的动作,并非是外国企业布局美国光伏市场的开端,但在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光伏市场未来的增长趋势日益明朗,因此,这一点就应该不仅仅是个体事件,而是代表了未来产业发展的潮流。也就是增长潜力巨大的美国市场,必将成为全球光伏企业争夺的焦点。
日本:重回增长轨道 成长率超100%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部资料则显示,1997年日本太阳能累积发电总量达91MW,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此后这种趋势一直延续。截至2006年底,日本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760兆瓦,其中户用光伏系统的安装量达到36万户,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254兆瓦,位居世界各国之首,成为光伏产业的领头羊。而日本太阳能制造商夏普的太阳能电池产能从2000年到2006年一直位居全球首位。
  姜谦指出,由于自2006年开始,政府取消补贴政策,日本光伏产业的发展势头被遏制,全球第一的位置也逐渐被德国、西班牙等国取代。但随着目前全球光伏产业的投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日本政府再次重拾以往的补贴政策。
  2008年7月,日本政府内阁会议确定的“构建低炭社会行动计划”中提出的目标为:争取2020年太阳能电池的采用量(按发电量计算)增加到2005年度实际采用量的10倍,到2030年增至40倍,并在3~5年后,将太阳能电池系统的价格降至目前的一半左右。而从2009年1月起日本恢复了面向家庭用途的补助制度,每千瓦补助7万日元,这些都再次激发了民众参与太阳能推广的热情。
  在此带动下,2009年全年,仅日本国内太阳能厂商的内需出货量就达到创纪录的480MW,大大超过2008年同期的230MW。其中,2009年1-3月,日本国内太阳能内需出货量年增18%至73.268MW;4月-6月,日本国内太阳能内需出货量年增83%,达到了83.3MW;7-9月,日本太阳能电池内需出货量达136.684MW,为2008年同期的2.6倍,连续第6季增长。其中,住宅用太阳能电池出货量达128.861MW;四季度日本国内太阳能内需出货量也超过180MW。

  中国:制造环节优势扩大 国内应用仍旧有限
  同样是太阳能市场研究咨询公司Solarbuzz的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太阳能电池综合产量由2008年的6.85GW增至9.34GW。其中,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厂商占全球电池产量的49%。
  2009年,无锡尚德、英利绿色能源、晶澳太阳能、天合光能的出货量分别达到704MW、525MW、509MW和399MW。仅这四大厂商的年度出货量就接近2.2GW。而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太阳能电池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则显示,2008年我国光伏电池总产量达1.78GW,占全球总量的26%。而2008年我国太阳能电池厂商(包括台湾省)的市场占有率也大幅提升至44%。
  姜谦指出,几大龙头厂商2009年出货量的大幅提升,应该是中国光伏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直接反映。但反过来看,虽然2009年中国光伏产业制造环节的优势继续扩大,但光伏产品过分依赖出口的现状并没有太大改变,国内应用仍然极其有限。
  初步预计2009年国内光伏装机容量仅仅在130MW-140MW之间,这一数字与2008年的40MW相比,已经有很大幅度的提升。但总体来看,由于多种原因的限制,国内光伏市场并未真正打开,产业结构存在的隐患依旧存在。

  世界光伏发电发展趋势预测
  各国政府对于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大、光伏产品价格与常规能源愈接近,光伏产业的发展愈光明。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2009年9月发布的光伏产业现状研究报告称,未来几年太阳能光伏产业将继续高速增长。国际能源机构对全球光伏产业发展前景也做出多种预测,最保守的预测是光伏产能到2020年将翻两番。

  德国市场持续增长但增速下滑
  德国特种化学品生产商默克公司的离子液体产品高级经理埃米尔•奥斯特表示:“对于默克公司来说,太阳能产业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认为该产业前景非常好,市场潜力巨大。”默克公司是世界上研发和生产离子液体的领先企业,离子液体是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C)电解质的关键原材料。
  从事特种


作者:赵华 来源:《太阳能发电》杂志 责任编辑:admin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