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质的惩罚:光伏制造业洗牌逻辑

2014-05-02 22:18:09 太阳能发电网
由此衍生的后果将是:劣质光伏电站丛生、电站投资失败,继而全面影响光伏制造企业的产品销售和声誉,最后光伏制造企业再次洗牌 来源:经济观察报 文/于华鹏   一朝寒潮一朝暖。这句话用来形容光伏行业一点不为过。   在经历了2012年的欧

 

  梳理其中重点,可分为三方面,其一,将全国分为三大资源区,标杆电价分别为0.9,0.95,1元/度,分布式项目按全电量补贴,标准为0.42元/度;其二,鼓励通过招标等竞争方式确定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和电量补贴标准,补贴期限均为20年;其三,可再生能源附加的征收标准,由当时现行的每度0.8分钱提高至1.5分钱。

  另外一个重大利好来自于国家规划,去年7月份的“光伏国八条”明确了“2015年总装机容量达到35吉瓦以上,2013-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0吉瓦左右”的目标。

  就记者了解,35吉瓦的目标规划或将上调至40吉瓦。但不管是35吉瓦还是40吉瓦,一个已经既成的事实是,在2013年的强刺激下,当年中国国内光伏装机年增11.3吉瓦,不仅超额完成10吉瓦的目标任务,而且完成量为2013年之前历史装机总量的1.5倍,此前,截至2012年底,中国的光伏装机总量只有7吉瓦。

  在这场光伏“双反”围剿和国家拯救行动中,光伏产业密集的江苏无疑是重灾区和核心地区。一位江苏扬中市的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在上游光伏制造业经历寒冬后,国家将扶持政策转向下游光伏应用,逐步开发国内需求,国内市场逐步打开,此间众多小企业在危机中被淘汰,无序竞争、产能过剩的混乱局面得到有效整顿。”

  他同时表示,对于地方而言,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在国家层面政策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和快速地产业复苏,扬中的扶持政策是涉及光伏企业的收费能减则减,能免则免,以减轻光伏企业税费负担,以扶持光伏产业复苏。“一方面,市相关领导赴上级金融机构争取贷款,另一方面,设立5000万元还贷周转金,为企业提供"过桥"贷款,保证光伏企业资金链不断裂。”该官员表示,“2013年底,市财政还集中兑现了各项发展政策2500万元。”

  对此,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政策研究主管彭澎对记者表示,经过这一轮深度调整,中国光伏产业已从注重规模向注重效益转变,从规模化发展向规模化与分布式并重转变,从支持产业化向规范市场和支持科技研发与创新转变,预计未来三年,中国光伏市场增速将进一步加快,并将进入稳定的增长期。

 

  变局

  “大型光伏企业挺过了2012年的寒冬,市场地位得到巩固,不过很多中小企业经过寒冬的洗牌逐渐被淘汰,但是调整仍没到位。”彭澎表示。

  稳定发展时代来临,调整仍在继续,一场由内而外的变局悄然而生。变局来自于价格,一方面,光伏产品的价格在“双方”前后落差近4倍,企业进入全面亏损或微利时代,另一方面部分企业为了保证成本之上的微薄利润或高利润,开始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进行生产。“生产成本在继续下降,整合闲置产能、部分生产外包、技术提高都将降低成本。”彭澎称,综合来看,光伏发电产品价格在经历两年快速下降后趋于稳定。



作者:于华鹏 来源:经济观察报 责任编辑:admin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