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业全球逆转时代未到

2013-11-20 10:08:28 太阳能发电网
2013年看上去是光伏业涅槃年,国内光伏上市公司股价普遍上涨超过2倍,美股市场上还有英利股价一年上涨5倍,天合股价一年上涨7倍,阿特斯太阳能股价一年飙涨13倍。 除了尚德没有熬到这一天外,投资者均信心重燃,光伏是否进入新一轮掘金通道?   

 

  太阳能电池组件,国内产量从2008年的2.5吉瓦增长到2012年21吉瓦,占全球的23%。今年1到9月份,组件产量17吉瓦,占全球超过60%。

  多晶硅企业也是如此,我国每年需多晶硅量为20万吨,其中12万吨进口,8万吨左右国内自产。今年的1到9月总产量5.2万吨,随着价格回升,部分闲置产能也开始重新生产。生产企业从低谷的四五家到现在已经有15家左右。

  特变电工一位人士称,多晶硅国内的成本比国外高,一是技术有差距,二是有规模效应,国内企业一般规模较小,成本居高不下。

  依据2012年的数据,全球多晶硅产能达42万吨,产量23.4万吨。硅片产能超过60吉瓦,产量36吉瓦。电池片产能超过60吉瓦,产量37.4吉瓦。电池组件全球产能超过70吉瓦,产量为37.2吉瓦,制造业全面过剩。

  高纪凡认为,国内实际只需要3到5家制造企业,但兼并重组实现起来很难,国内光伏业依然无法走出低价竞争的循环。

  总体而言,未来几年全球光伏产能将在过剩的阴影里逐渐消耗库存和过剩产能。任丙彦就认为,真正的好日子还没有到来。

  利益分配不均

  贾志民认为,在下一波行情中,中小企业机会不多,跨省获得业务受到很多限制,基本只能在本省找项目。

  从事光伏产品检测的一位销售对本报记者称,国内市场基本被大企业蚕食,小企业很难获得市场份额,开发商对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大企业占有优势。

  制造企业在光伏回暖中得到的订单增加,但收益并不明显。新政策规定的各项补贴主要针对电价,上游制造企业受益有限。

  此外,企业蜂拥而入到西部地区投资电站,反而忽视了并网条件更好的中东部地区,未来将造成并网的障碍。

  光伏电站本身的商业模式还不够完整,目前的金融支持政策针对公司授信,电站项目无法进行项目融资,银行只对资金雄厚的大国企发放贷款,电站项目因为没有明确的收益预期,无法获得贷款和融资,造成小企业无法进入电站开发环节。

  融资难成为制造企业进入电站开发的主要障碍。新的政策之下,地方政府对待光伏电站的项目有很大的变化,因为光伏电站享受税收减免,制造业又处于严重过剩状态,地方政府面对无法带来税收和就业的光伏电站已经不如先前那般热衷。



作者:张旭东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