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征求意见稿’中,包含最低规模限制以及年产能利率要求达到50%的条件,仅这两条就可以‘卡’住浙江80%的光伏制造企业。”赵永红说,“按照‘征求意见稿’条件,浙江省将成为一个‘重灾区’。即使全省出口份额最大的杭州、以及产能规模排在首位的宁波,也没有几家可以‘达标’。但在这些被‘卡’企业中,有不少经营状况良好、具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
据记者了解,从最新统计数据看,浙江省60家硅片、电池和组件制造企业中,仅有12家勉强符合条件,48家 “未达标”。 记者注意到,12家勉强符合条件的企业中,除了一些确实比较好,如昱辉、正泰,还有一些正在申请破产或经营不善的企业符合条件,如恒基光电;而在48家不符合条件的企业中,包括了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优质企业,如龙焱、天裕、合大太阳能、宝利特等。
“为达到规范条件的要求,让大企业兼并小企业,人为扩大产能显然不是一个理性的选择。况且,现阶段不少大企业经营状况尚不如创新型小企业。‘未达标’的48家企业中,不少企业的销售产值和利润都在逐年增加,正处在逆势增长态势。”赵永红说。
“一刀切”恐误伤创新型企业
目前,国内光伏行业已经逐渐摆脱之前单纯追求产能、拼杀价格的阶段,产品差异化的应用市场正在逐渐被打开,此时,规模大小已不是企业降低成本的关键因素。